本報特攻隊近日收到一名自稱從事看更工作的劉先生來電訴苦,他指去年因為誤信地產代理「包有錢賺」的謊言,「膽粗粗」購入將軍澳調景嶺站上蓋都會駅一個作價300多萬元的樓花,結果過去一年,樓價不升反跌,令他無法「甩身」,如今距離收樓的日子愈近,劉先生便愈驚,因為按他的入息,根本不足以「上會」供樓。在近日升溫的樓市,劉先生的故事,又帶給香港人多少啓示呢?
53歲的劉先生,與妻子及兩名在學子女,一直在九龍區租住私人樓宇,有見租金不斷上升,加上擔心樓市重拾升軌,劉先生於是萌生置業念頭,不過,考慮到入息和積蓄有限,置業目標鎖定以100萬元為上限。
去年9月,劉先生經香港置業的經紀介紹,到紅磡區參觀二手樓盤,但看過多個單位也不合心水。當時適逢都會駅開售,該行一名姓陳的女經理,游說劉先生購買新樓。
搵樓自住代理勸炒賣
「我好老實同佢講,冇本事買咁貴嘅樓,但陳經理話,我可以喺『上會』之前放盤,佢包搞掂,陳經理重話,呢個盤一定有錢賺,唔買就走寶。」劉先生憶述。
經過陳經理一輪「洗腦」後,劉先生便糊里糊塗跟她到了都會駅位於紅磡都會廣場的售樓處。那時劉先生的心還是「十五十六」,並希望找太太商量一下,誰知陳經理不待他考慮,已為他揀了1座高層E室,657方呎單位。
「我手上冇價單、又冇樓書,連單位座向都唔知,陳經理就叫我簽約,佢連10萬蚊支票都幫我準備埋,簡直好似『焗』我買咁。」結果,劉先生在旁人煽動下,揮筆一簽,便孭上315萬元的樓債。
劉先生採用建築期付款,最初還夢想在付清一成半首期之前,便可將單位沽出圖利,奈何他入市不久,樓市隨即步入調整期,加上都會駅定價過份進取,呎價遠高於同區二手樓約兩至三成,令劉先生一直無法找到買家接貨。
放售近一年未能脫手
他歎道︰「等咗將近一年都甩唔到手,真係又急又驚,之前拍晒心口幫我放盤嘅陳經理,𠵱家就改口風話冇辦法,叫我一係蝕讓,一係就『上會』供住先,完全不負責任。」
事實上,受近日新一期城中駅低價開售影響,都會駅已出現銀行估價不足的情況,劉先生說,其單位最新估值是290萬元,較去年買入價低8%,劉先生坦言,無錢供樓亦無力再補差價,如果無計可施的話,惟有撻定。
代理曾忠告須量力而為
對於劉先生的指控,香港置業發言人回應,陳經理當日是應客人查詢,才介紹都會駅,並提供充足的資料,包括發展商所設的付款辦法以供考慮,並確曾提醒他必須視乎能力而決定。件事中,陳經理並未向劉先生保證為他沽貨及包賺等相類似的話。
另外,發言人說,香港置業在去年10月接獲劉先生委託放售上述單位,已把資料登記在電腦檔案中,並向客戶推介,惜至今仍未能賣出。
就這宗「口同鼻拗」的個案,即使包青天也未必審得出結果,特攻隊借此奉勸大家,「買樓必賺」的神話老早破滅,那些自信眼光及運氣過人,硬要博一博的「敢死隊」,惟有祝君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