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是謀殺番茄的元兇。小時夏天,家常菜式有番茄蛋花豬膶湯、番茄煮魚、番茄牛肉等,很受我們歡迎;明報在北角明報大廈時的「大鑊飯」,我最喜愛的菜式之一是煎荷包蛋加番茄,荷包蛋煎得焦香,襯着番茄的酸甜,很能下飯。但最好吃是生吃熟透的番茄,比什麼水果都有味道。那些都是本地出產的番茄,夠熟才摘下來送到街市賣。後來超市取代了街市,番茄自外國空運至,樣子非常整齊,但味道十分差,簡直難吃,因為是沒有熟就摘下來,方便運輸。所以我幾乎完全不吃沙律裏的番茄──事實上,我幾乎完全不吃餐廳的沙律,因為那些生菜同樣乏味。
但這個夏天在倫敦,我又找到了小時的熟透番茄的味道,不是同一品種,但是那種香氣和甜中帶酸的味道,咬下去時滿口的清涼汁液,則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可能小時視作當然,不大經意,如今老了也貪吃了,知道珍惜,就特別滋味。
夏天是番茄的季節,農夫市場滿是帶藤的番茄,有大有小,一律好吃,最重要是要地裏熟透和新鮮摘下來。不妨多買,洗洗就馬上吃,不然可做沙律:剖開,澆點橄欖油,加幾片乳酪(Mozzarella、車打皆可),可以加點新鮮basil香草。俄國菜譜有將大番茄切厚片,澆上加dill或chives香草的酸乳酪作前菜。沒有即時生吃掉的,可以澆點橄欖油連藤在220℃焗爐烤十五分鐘,待皮綻開而茄肉稍稔,那是最好的拌意粉或配多士吃的東西。經熱的番茄香和味更濃,我覺得接近天堂。其實香港陽光充沛,種番茄應該不難。最好有人承擔供應有機番茄,我們組織專吃番茄的番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