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開始愛國、選擇當時極少人願意走的國粹派道路、正宗左派《文匯報》出身的香港傳媒人程翔,經過16個月無理拘禁後,透過新華社一篇「報道」就說被判五年徒刑,你說習慣尊重法治的香港人服不服?當然不服!
中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讓香港「一國兩制」五十年制度不變,背後的精髓是讓香港人享有港英年代所享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生活、尊重法治、人權、新聞自由等等原有的選擇,北京一方面極希望香港人愛國,但另方面卻做一些令香港人覺得「真誠愛國會致死、絕無好下場的訊息」!(《文匯報》高層應心知肚明,據可靠消息指出,近年他們也有記者在內地因報道觸雷,無端遭扣留數月,最後雖然營救返港,但無人敢聲張。)
冤案一宗疑點重重
程翔事件判決以來,香港的輿論幾乎一致認為「冤案一宗」!(除了幾張官方親中報紙不敢表態,但他們的報道也是盡量小心翼翼,不敢落井下石)因為公道自在人心,去年至今,官方發出的「指控公布」內容一變再變,前後矛盾,而且這次判決所提的「證據」又含糊不清,疑點重重。
去年程翔在內地被拘留後,當大家以為程翔是為「胡錦濤辦公室」人員陸建華穿針引線,來港與各界人士見面溝通、了解港情惹禍(洩漏國家機密罪)之時,去年8月5日新華社的報道突然說:程翔犯的是台灣間諜罪,收取台灣情報機關數百萬港元。這次法院的說法,程翔只是參加台灣某基金會的時事研討會,與該基金會的薛某、戴某結識。04年5月至05年4月間,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將他人從北京等地向其提供的涉及國家秘密及情報的有關文字材料提供給薛某和戴某,並用化名獲取港幣30萬元。
民間智庫變情報機構?
首先,所謂的「台灣情報機關」只是一個民間智庫的基金會,程翔所謂收取的「情報酬金」,突然由數百萬元,變成30萬元,中間的錢去了哪裏?遭辦案人員抑法院吞沒?去年大家都知道程翔在內地遭人「設局」拘捕,這次法院「當他自首論」,當中的隨意與草率入罪可想而知!(去年為了證明年薪百萬、生活樸素的程翔為何需要金錢,還替程翔製造一個情婦出來,如今又無影無蹤了)
所謂的情報機關「中華歐亞基金會」,有公開的網站,94年成立,為一「非營利、超黨派之民間研究機構,致力於政策分析並產生影響力」的機構,「由台灣朝野菁英、企業領袖及資深學者共同創建而成,目標在發展成為我國一流之政策智庫」。網內有兩岸、歐美、亞太地區等等的公開政策研究報告,並有不少大陸學者寫的研究文章。
每個國家都有與政府關係親密的民間智庫,中台兩地「大把」,港台沒有正式邦交,許多社會文化交流,均是透過這類民間機構做中介人邀請搞研討會、交流訪問、寫文章、報告,香港也有這類親政府的架構,例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葉國華的「香港政策研究所」、「明天更好基金」等等,邀請學者、傳媒寫稿、演講、聚會、做研究報告(當然要給稿酬、研究費用,香港一個顧問報告隨時收幾十萬元)。
最近由曾蔭權愛將陳德霖搞的「智經」、葉劉淑儀的「匯賢智庫」,因為牽頭人有前高官(若代入程翔案,基金會的薛某、戴某是台灣的前高官,所以基金會就變成情報組織,稿酬、研究文章變成情報費用)就成為「(香港)政府的情報機構」,如此這般推論,相信連葉劉也要撲出來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