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見到佢塊面啦!」若要一個患有自閉症的病人抬起頭來正視陌生人,是何其的困難,伊利沙伯醫院院務助理黃慧蘭在其11年的工作崗位上,每天都會接觸患有長期疾病、精神及情緒行為失調的青少年患者,由專科治療再配合藝術自療,令黃慧蘭深感滿足的莫過於見到他們提高自信心,重投社會。
黃慧蘭強調的藝術自療,即是讓病人在參與製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自行釋放心中鬱結,將感情投射在作品上,從而加強個人自信。見過有紅斑狼瘡的病人,因不能曬太陽,於是就將她心中那份對陽光的渴求投射在作品中,畫上在燦爛多姿陽光下的遊戲;一幅畫面主體是黑夜海浪中漂泊的船隻,顯示出病人將其患病時所遭受的苦難躍然紙上。
加倍耐性鼓勵創作
要一個有溝通障礙的病人參與各種視覺藝術的創作,黃慧蘭坦言需要加倍的耐性。或是因為還未習慣這些製作材料的運作,或是因為自信心不夠,是在猶豫擔心能否於指定時間將作品完成。但看到他們在鼓勵下,勇於嘗試踏出第一步,那份挑戰自己獲得的滿足感,讓旁人看見也同樣會替他們高興。
該院的青少年醫療中心與藝術慈善團體「藝術在醫院」舉辦過馬賽克拼貼圖、實物投影等視覺藝術活動,上周末還邀請了十數名青少年病人及其家長共同參與「大.快.人心」油畫創作。
「大.快.人心」計劃鼓勵不同社群人士參與創造藝術品,將在醫院、療養院、康復中心及特殊學校舉辦工作坊,並於年底在添馬艦將創作的1,800幅帆布畫拼合成一幅大型拼畫。有意參與機構可致電25820235查詢。
記者 陸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