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局混亂,市面和民生卻一片和諧,不要受華文世界瀰漫的一片反台打扁的風氣誤導。
台灣的士林夜市一樣繁榮,桃園街那家著名的無名牛肉麵檔,水準一點也沒有下降。台北華納威秀的購物中心,一樣人山人海。
台灣的所謂「亂」,是立法會加報紙政治版的泡沫亂,民主之「亂」,「亂」也有個譜,台灣人二十年來漸漸成熟了。星期天,國民黨「吹雞」召來一兩萬阿公阿婆吹哨子發動打扁遊行,電視鏡頭對準中正紀念堂的一片旗海,外面的人,就以為台灣像馬可斯倒台前夕一樣快要「變天」了。這種印象,就等同看了香港杜琪峯的《黑社會》,以為在中環干諾道中行走,會隨時死於幾十名黑衣漢AK四十七大槍戰的流彈一樣的虛妄。
遊行示威不等於「亂」,一九六八年巴黎大學生的示威,八十年代漢城南韓大學生的遊行,一九九○年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反人頭稅大示威,都一片軍事氣氛,警員全副武裝,一樣與示威者發生扭打。看在一個千朝萬代下跪當慣了順民的民族眼中,都會大驚失色:看看看,不得了,要亂了,我們要穩定和諧,千萬不要把資金嚇走,不要「淪為」那樣的動盪社會。
左一句不要「淪為」馬尼拉,不要「淪為」台北或巴黎,華文「淪為甚麼甚麼」這「淪為」兩個字,近年富有一層喜劇效果。就像一個餓得皮包骨的乞丐,抱着他那個一頭綠蒼蠅的兒子,指着地上的報紙,報紙上的標題是:「美國人飽食過度,身體肥胖,膽固醇全球超標,每年死於心臟病等與食量營養過份豐富的疾病冠於全球」,說:「小心呀,有東西吃,是會把人吃死的,不要『淪為』美國的飽死鬼呀。」
台灣的「亂」,當然,還是有一點點的,比起英美,台灣缺乏政治家人才。副總統呂秀蓮的那副台型、賣相、詞令,令人太沒有信心,但台灣的民進黨,是一群以閩南小農檳榔人口為主流的組織,充滿一股檳榔鳳梨加台灣夜店小食的炸牛睾丸的泥土氣息,另加一群七十年代留美、八十年代坐牢的知識分子,結構比較粗糙,有點像法國革命時代的雅各賓派,出現一點嘉年華的狂歡胡鬧,另加中國小農思維的邏輯反智(他們的毛病,是總忘記了他們不是美國人或日本人)引起的陣痛,是免不了的。
然而議會的遊戲規則一早就定了,台灣至少不會再把國民黨人集體跪玻璃、把馬英九下放去釣魚台、國民黨的支持者打為黑五類這樣的黑色笑劇。台灣亂不亂?視乎戴上有色眼鏡的人的視野度數,不過,在文明世界的其他人眼中,那個一頭都聚滿了綠蒼蠅、瘦得皮包骨的乞丐孩子,更加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