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首個探月探測器「聰明一號」(SMART-1),昨天在太空上演自殺式撞擊月球一幕。探測器依照原定計劃,以每秒2公里的極速,撞向月球表面,發出明亮閃光,撞起19公里厚塵埃,供科學家研究月球成份,以解開月球的奧秘。自殺之後,「聰明一號」完成三年的歷史任務,撞出人類探月的一大步。
「聰明一號」探測器只有洗衣機般大小,造價8,000萬鎊(約11.86億港元),重366公斤。探測器於2003年9月27日發射升空;2004年11月15日進入月重力場,開始螺旋式運動接近月球橢圓形極地軌道;2005年1月,才飛入月球軌道,即近月300公里、遠月3,000公里的運行軌道;經過2,000多圈繞月飛行,昨天執行終極的自殺撞擊任務。
料撞出直徑5至10米大坑
於香港時間下午1時42分22秒,它以7,200公里的時速,2公里的秒速,比超音速和諧客機快三倍的速度,以幾乎和月球表面平行的角度,猛力直撞向月球的「卓越湖」(LakeofExcellence)火山岩帶的表面,自殺成功,上演精采一擊。
雖死猶榮,歐洲航天局(EuropeanSpaceAgency)在德國Darmstadt控制中心的項目首席科學家卡米諾(OctavioCamino),在「聰明一號」撞擊一刻宣布:「撞擊了──我們在卓越湖。我們着陸了。」控制中心隨即爆發熱烈掌聲。科學家曾預計「聰明一號」撞擊後,會在月球「蹦跳」多次。
歐洲航天局在美國夏威夷的觀測站天文望遠鏡,更拍攝到「聰明一號」撞擊月球後,發出「明亮閃光」。科學家預測這次撞擊會在月球表面撞出一個直徑5至10米、深1米的大坑,激起19公里厚的塵埃和碎片,未來幾天會形成5米寬的塵埃帶。由於撞擊點背向太陽,科學家會利用天文望遠鏡,在太陽光反射下分析這些塵埃碎片內的礦物質和化學成份數據,以解開月球形成之謎。
發現月球北極「日不落」
在長達三年的任務中,「聰明一號」環繞月球軌道運行期間,拍下月球表面很多高解像度的照片,直至撞擊前的最後一刻仍然傳送近距離月球表面照片回地球。這些照片讓科學家繪製了月球表面的整體外貌,第一次發現月球極地和赤道的地質構造不同,也第一次發現在接近月球北極有一個「日不落」(eternallight)區域,甚至在冬季都始終有陽光照射。
除了探月貢獻,「聰明一號」肩負的另一項重任,是測試嶄新的離子(ion)引擎系統。測試結果是離子引擎比傳統化學品火箭更具成本效益,只用了80公斤氙(xenon)燃料,就飛行了1億公里,使離子引擎有望承擔將來遠征水星、火星或其他星體的任務。歐洲航空局科學家卡米諾就說,「聰明一號」是未來太空任務的「先鋒」。
「聰明一號」成功完成任務,但絕非無驚無險。前天(周六),它險些撞中一塊隕石,科學家需緊急將它的飛行軌道提高600米,否則這次任務會功虧一簣。而這次撞擊威力之大,東太平洋、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天文發燒友可用10厘米天文望遠鏡看見。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新華社/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