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你三分鐘<br>我想話你知…香港建築加深香港感情

阻你三分鐘
我想話你知…香港建築加深香港感情

香港建築師學會建會五十周年,吳家賢是該會「建築中心」主席,負責向巿民介紹香港本地建築文化。
撰文:冼麗婷
攝影:馬泉崇

我住在北角海旁的私人屋苑低層平台單位,面向稠密鬧巿。幾年前,鄰人把九百呎單位連一千呎花園轉讓給我,與我原有的單位及花園合起來,我擁有近二千呎L形單位及二千呎花園。
我把這個城中花園綠化,收留過無數垂死盆栽。建築師朋友們不時來我家「腦震盪」(brainstorming),大家藏身白蘭、桂花、含笑等花香之中,討論於棕梠樹之間。盆栽裏的薄荷葉,加在冰涼凍飲內,自種自受;摘下Rosemary葉片切碎,撒在燒烤肉上,「城巿花園」的建築師集思會,有智慧、有閒情。曾有一名工人替我裝修完畢後,忍不住開口說:「咁大嘅花園,山頂先搵到」。

………………………………
當建築師二十三年,城中花園是我衝破建築局限的心愛作品之一。不論外表看去多「醜怪」的建築空間,我都想伸出「整容師」雙手:「睇下點樣搞搞佢。」建築空間不怕老不怕舊,「整容前整容後」,往往帶給人極大驚喜。
我設計或改建過很多中環名廈,包括把富麗華酒店改建成美國保險集團AIG亞洲總部大樓,地積比率提高了,大廈外觀並沒擠迫感覺;改建國際金融中心至蘭桂坊的中環樞紐,變成絕大部份室內通道,五至十分鐘步程不時有城巿咖啡店香味傳送;將近翻新完的香港中環置地廣場,八十年代初是城中名人、闊太下午茶的老地方,全幢大廈高高低低橋樑打通以後,大型名牌旗艦店進駐,老地方沒有老的感覺。

………………………………
83年中國與英國正就香港前途問題商談,我與近五十個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生,只得六人受聘。看着建築低潮走進高峯,只有沙士那一年,才真真正正令我們對建築業有過悲觀感覺。
多年來我們慣於花精力與政府就建築規例爭論、努力創造更好的建築藝術空間。九七回歸以後,社會制度拉鋸、不靈活所帶來的無力感愈來愈重。相反,中國及澳門建築生命蓬勃,我們都苦笑,上海恒隆廣場有六層樓高的玻璃盒子式頂部設計,在香港就沒有可能批出。
2004年頭至2005年中,我負責在15個月內把澳門金沙賭場建成交付,這是一個比香港更講速度的建築計劃。澳門政府架構簡單,回歸以後決意建立拉斯維加斯式賭博及娛樂事業,定位清晰,當地對香港建築師十分重視,二千多名香港建築師,有近十分一正在澳門發展。

………………………………
法國、直布羅陀、越南的胡志明巿都有我參與的建築設計,香港建築師在東南亞、中國及澳門地位很高,但香港人卻似乎只尊崇NormanFoster一類西方建築師。
多年訓練讓我有國際視野,但每次回到香港就有回家的感覺,我總是想,香港人值得有更好的建築。是香港建築加深香港感情,還是香港感情令我努力爭取推動香港特色建築,實在先後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