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總愛偷閒片刻去旅行。不是真的旅行,是上GoogleEarth,面前一個由衞星相片天衣無縫地織成的地球,可隨意旋轉、拉近拉遠,又有立體山脈,真箇是天地任我行。早陣子沿着環法單車賽的山路,自己也「賽」了一個圈,的確很斜,對車手加倍佩服,自問就算吃了禁藥也不可能走畢全程。
昨晚表弟探訪,個子小小的他仰望着螢幕上的圓球,指着叫嚷,這是地球吧?在不太遠古的從前,人們相信,在一個無底的大海中,游着一隻大海龜,背上站着一隻大象,這就是陸地和大海。像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的故事般浪漫。至於是甚麼支撐着大海,就不得而知了。
過了好些日子,大家開始明白地球是圓的。又過了好些日子,哥白尼走出來,說地球不是中心,太陽才是,星體皆繞着太陽而行。結果哥白尼被活活燒死。後來伽俐略又提出太陽中心學說,挑戰當時的權威,給掌權的教廷判罪,要寫悔過書。直到幾年前,當世人接受太陽中心的說法很多年以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才給他翻案。
佛利民(MiltonFriedman)說得清楚:人類的突破,無論在科學、文學、藝術、建築、工程,從來是小眾聲音推動的,與政府無干。
政府的責任,是提供自由的土壤給個人隨心發揮,而不要直接介入,因為政府擅長的,是劃一,是制訂標準,當然對社會有益,但同時亦抑壓了小眾聲音,阻礙了新嘗試的空間,與進步背道而馳。
另一原因,是政治往往是一刀切的,做或不做,二元之間空間很小。自由市場則容許百花齊放:你去買件襯衣,喜歡選甚麼顏色就選甚麼顏色,不需理會旁人的喜惡。
因此,最大的前提是界定政府的權限,必須是全力保障個人自由,尤其發言的空間。至於政府怎樣產生,是後話;要是政府權力過大,就算是普選產生,也只不過是以多欺少,多數虐待少數,同樣大有問題。
費曼﹝RichardFeynman﹞是近代最富色彩的科學家,廿歲開外就參與曼克頓計劃,與愛因斯坦等前輩,於納粹德國之先研發出原子彈,其後憑他在量子領域的突破贏得諾貝爾獎。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幽默及求真之心,令他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教授,蓋茨忙裏偷閒,也愛聽費曼講學的錄音。他授課時,經常強調他的想法可能會錯,千萬不要訴諸權威,就是諾獎教授,也可以錯,甚至比一般人錯得更離譜。
費曼偶爾會談談對科學以外的想法。有一次演說,正值美國恐共而起的白色恐怖,他說:我不會把問題看成是甚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之爭,而是思想自由與思想箝制之戰。知道自己的愚昧,是最重要的一環,要是我們以為無所不知,就永遠停留在今天,不會向前。
正因為自知愚昧,所以凡事要持開放的態度。同樣道理,政府沒有資格在任何領域自封權威;政府的責任,是保持一個開放的社會,讓大家對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
新學年開始,不少學生會上第一堂的通識課。如果只是由上而下的,多背誦幾個預設觀點,不會有效果,是白白浪費時間了。
要緊的,是要啟發孩子多發問、多質疑、多思考。沒有看過內容,希望有這樣的一課:政府的角色是甚麼?
延伸閱讀:
《CapitalismandFreedom》MiltonFriedman
《TheMeaningofItAll》RichardFeynman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