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局於8月8日的會議決定不加息之後,港股曾經大升、大跌、再大升,使到許多小投資者感到迷惑。
先是大升,恒指一舉升至6年新高,然後是各種各樣的不利「分析」充滿市場,恒指輾轉下跌,跌破17000點,上個星期,這些不利的「分析」突然消失,再一次升破17500點。
在不利的「分析」充滿市場時,我不斷地指出,這是無厘頭的下跌。到了上個星期,股市回升時,市場上又出現了許多指股價上升是無厘頭的、是人為的、是沒有理由的,必然會回跌,勸股民沽貨的聲音佔據了各家電台的財經節目。
我不敢說我眼光獨到,實際上我也不知道這個星期股市是升是跌,我只是想說:不要去猜測這個星期、下個星期的股市走勢,我看的是比較長期的,是至少半年的走勢,這是比較容易估計的,除非有突發事件,否則半年走勢是有一定規律的,是可以參考過去的歷史經驗。歷史經驗是有參考價值的,如果條件相同、背景相同,股市歷史是不斷的重複,股市是眾多股民的集體心理反應,而人的心理特點是千年不變的。
是的,股市永遠有有利與不利的分析條件,同一事件,可以解釋為好消息,也可以解釋為壞消息,誰對誰錯?可以去翻查歷史,歷史可以證明誰對誰錯。
嚇人求脫身
兩個星期前,當聯邦儲備局停止加息後,市面上出現大量的不利分析言論,分析指停止加息表示經濟放緩,會影響企業利潤。是的,停止加息表示聯邦儲備局官員估計經濟將放緩,但只是停止加息,而不是減息,更不表示以後不考慮加息,這說明經濟仍然在增長,只是增長速度沒有過去那麼快,這是健康的。
大家只要想一想,在聯儲局停止加息前的那段日子,股市是因為加息的可能性增加而上升還是下跌?是下跌。過去一年,每當美國經濟數據太好時,市場就出現調整,因為擔心加息,今年5月初股市狂升,為甚麼?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市場盛傳加息周期就快結束。可見,絕大部份的投資者是期望停止加息,因此,真正的停止加息後卻跑出甚麼「經濟會放緩」的「分析」,實際上只是造淡大戶為了脫身而「散布」的,不要中計。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