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結算後,港股走勢雖轉強,但卻極反覆,顯而易見,市況正處待變格局,期指大戶亦正「上下其手」,繼續加大倉底,準備出招。截至上周五,期指未平倉合約已增至12萬4千多張,相信「瘋狂過山車」快將啓動,大家宜縛好安全帶。
上周筆者估計大市會配合期指結算而作出反彈,目標看17250-17300點,結果大市表現更為強勁,再創17514點六年新高。然而,上周之升始終是受期指結算因素影響,雖然升勢凌厲,筆者還是建議先行獲利減磅。博反彈目的已達,再謀定而後動。
從9月份期權之倉底分析,17800c的未平倉合約高達7434張,反映出縱使大市再升,也會在17800點水平遇上強大沽壓,現水平入市只得200-300點空間,值博率不高,只適合超短線炒家。認沽期權方面,正顯示有盤於16400p開始建立倉底,反映若然大市跌破17000點的話,下一個防守位便要下試16400點水平。當然,現時只是月初,大市方向仍未明確,大家可進一步留意未來數天的變化。過去一周恒指升、國企跌,市場有人話是資金從國企股流入藍籌股所致。市場真的永遠充斥着「馬後砲」之評論,當事實已發生了,將人人皆知的事實覆述一次就當是評論或分析,實在是後知後覺,對廣大股民來說,實在沒有意義。
基本分析以前景為重
中銀香港(2388)業績優異,股價大升,確實令市場大部份人跌眼鏡,但卻令筆者極之鼓舞,因為筆者再一次做到與主流意見相反,而又命中的成績。當市場人人都話中國銀行(3988)上市後,中銀香港將為人忽略之時,筆者仍力主中銀香港乃超值之股份,無論PE、市賬率、借貸收益……等數據,皆顯示其估值偏低。其實當時市場上充斥着不少歪論,說甚麼「要買一定買母公司」、「母公司一定好過子公司」、「中國市場大」……諸如此類的理據。在過去一年,有不少筆者的fans信了筆者的分析而持有中銀香港,可算是對他們有所交代。
作為分析員及股評人,對於股份的分析及評論,最忌是被市場情緒及氣氛所牽引,而背棄了基本分析的理據。筆者頗佩服黃國英兄之執着,起碼沒有隨波逐流,有其主觀的看法。
要做準確的股份分析,除了要深入了解公司過去一年的業績表現外,更重要的是對其業務作前瞻性的評估,若只是拿着年報去看看去年的成績,計一計PE、NAV,就以為是做了基本分析,就隨時會大錯特錯。
為何筆者看好中銀香港?為何4大國內電訊股中,筆者只看好中移動(941)?為何筆者早於廸士尼開幕前一年看淡零售股?為何在2004年看淡汽車股?為何在05年看淡滙控(005),06年看好滙控?這一切皆建基於基本分析,建基於對市場前景的預測。
本周開始,筆者的專欄將改為於周二至周五刊登,希望能更貼市為大家分析市況。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