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市場所料,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行長特里謝會後卻表示,須對通脹存strongvigilance(強烈警惕),跟住還高談闊論甚麼油價上升對物價的影響和工資增長較預期強勁,以及經濟正朝接近增長潛力上限邁進,故此長期(通脹)風險持續增加云云。
歐央行口硬手軟
既然預期通脹壓力激增,為甚麼不即時加息,何況CPI雖稍回落至2.3%,仍偏離央行訂定2%上限?都話咗表面兇但內裏溫和(見8月23日「通脹目標虛晃高招」欄內文)的歐洲央行,就算有「外顯」通脹目標又如何,還不是照樣博懵?
然而博懵歸博懵,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仍不及急劇放緩的美國,為免不平衡現象惡化,又確有其delay的道理。實際利率僅為0.7%,應可刺激多點內部消費以取代依賴出口推動經濟增長,尤其是歐元滙價持續走強的情況下,出口必受打擊,可見決策者用心良苦。不過希望收緊目前仍嫌偏高的貨幣供應(M3),以免為歐元區誘發通脹突加劇惡化,特里謝便真可求仁得仁矣!儘管歐洲被標籤為約每季才加息一次,但由於美國經濟放緩速度比想像中快,故短期似無加息意向,相信年底前,美歐息差將繼續收窄(預期歐加息至3.5厘)之同時,兩者之經濟增長數字或者都會睇齊者也。
講開息差,美國聯邦債券孳息近期以駭人的速度滑落,2、3、5和10年期孳息皆下降至4.7厘附近,30年長債更穿4.9厘至4.88厘,反而3個月票據卻在5.04厘水平,倒逆情況嚴重如斯,是反映未來經濟或邁向衰退,抑或僅是資金避難的寵兒?
然則無論是前者或後者,都不足以支持美股在現水平可以穩企,難道真有此能耐「牛」(皮)足兩個多月?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