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令血液失去帶氧功能的「正鐵血紅蛋白血症」,可以由多種化學物質及藥物引致,包括顏料、亞硝酸鹽、洗甲水、火柴和部份瘧疾和麻醉藥,幼兒接觸後尤其危險,個案主要由意外所致,本港極少會發生。
中文大學食物及藥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陳恩強表示,此症非常罕見,以往主要與進食或誤用含過量亞硝酸鹽的食物有關。但名為苯胺顏料(Anilinedye)也可影響血液內血紅素的帶氧功能;含萘(naphthalene)的樟腦丸、火柴或炸藥含有的氯酸鹽(Chlorates)、含Acetonitrile的洗甲水,加上部份治療瘧疾、尿道炎、小便赤痛藥物及局部麻醉藥,均可能引致正鐵血紅蛋白血症。
嬰兒反應大
陳恩強指出愈年幼的嬰兒接觸到這些物質反應較大,若血液含影響帶氧功能的鐵血蛋白份量超過一成半,患者即出現缺氧變藍症狀。
據《香港全科醫學院月刊》的一篇文章指出,本港81年曾發生正鐵血紅蛋白血症,共有7名年齡介乎18個月至6歲的小童受影響,當時七名患者隨家人到九龍三間不同酒家參加飲宴,其間曾進食同一家燒臘供應商提供的燒味併盤,因為食物受到硝酸鹽污染而引致該病。
患正鐵血紅蛋白血症患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內地有報告指,全球僅有500宗類似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