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興市場已成為愈益備受股票投資者追捧的資產類別,特別是年初備受熱捧的「金磚四國(BRIC)」。然而,參考廣泛被採用作為新興股市投資基準的摩根士丹利環球新興市場指數,「金磚四國」僅佔約3成市值,意味着環球新興市場亦涵蓋其他發展階段各異的市場。當中尤以中東國家較值得投資者注意,特別是過去10年環球表現獨佔鰲頭的股市當中,中東國家佔去其中四席(見附表)。
談到中東,不少人會即時聯想到報章上的片面報道。但事實上,中東地區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均涵蓋着十分多元化的面貌。眾所周知,中東地區擁有全球2/3已知石油蘊藏量,過去3年石油出口增長逾倍,令2005年區內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提高至6%,遠高於90年代後期的3.5%。另外,中東天然氣蘊藏量佔全球33%,但在環球天然氣貿易中所佔比重現僅為5%。預計未來25年間,其天然氣貿易額將會倍增。
雖然如此,我們相信中東的投資潛質並不止於石油,而是建基於廣泛的政治及經濟因素。目前,中東國家大多正在推行大規模的結構改革,並致力促進經濟增長和吸引海外資金流入。
例如已被視為中東國家之一的埃及,近年便推行私有化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計劃,令到流入埃及的外國直接投資不斷上升,增長穩定。當然,埃及值得看好的原因之一,是當地正擴大私有化計劃(銀行業尤甚),可為外國投資者開拓更多機會。而「911事件」後,各國對中東資金加強審查,促使不少波斯灣國家將出售石油所賺得美元資金投資於毗鄰地區,也令埃及則成為石油相關資金源源流入的主要受惠者。
中東另一國家的土耳其,因為具備歐盟統合概念,故此可以跟不同地區加強連繫,當中正締造不少前所未有的商機。
土耳其為符合歐盟標準而推動的各項改革,已為本身及其鄰國的貿易與投資,奠定長期拓展的良好基礎。官方為2007至2013年制訂的最新經濟規劃,預計平均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為6.5%,目標雖然進取,卻非遙不可及。其經濟增長亦正備受利率下降、通脹處於歷史低位及私人消費暢旺所支持。
政經改革吸引外資
其他中東國家亦相繼作出必需的經濟、政治及市場改革,務求達致可持續的增長。例如杜拜「國際金融中心」新成立的交易所,可望成為外資通往中東的門檻和捷徑;以色列經濟周期回升,2006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達3.6%,支持來自實質利率下降及稅務寬減,另外,當地亦致力推動國家的科技發展計劃,透過資訊與生物科技的發展來發出獨特生存空間;約旦及黎巴嫩亦將會有大量新股上市,投資機會可期增加。
過去可能因為中東地區規模較小,較易受到環球投資者所忽略,但是今後投資者可把握當中的潛在優勢,尋找更多增長機會。
崔永昌
JF資產管理投資資訊總監
(www.jf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