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奧地利一個十八歲少女坎普絲,十年前被綁匪在上學途中擄走後,被禁錮在對方家中的地下室裏。日前她趁綁匪不察時成功逃脫,害怕東窗事發的綁匪同日跳火車軌畏罪自殺。峰迴路轉的是坎普絲在成功獲救後數天,由心理醫生代她讀出一封「致記者和全球人士」的公開信,信中除了記錄她在十年被禁錮日子裏的生活點滴外,更首次表白她對綁匪的行為不但不感到憤怒,反而在這十年裏頭,她對他不知不覺竟產生了莫名的好感,甚至愛意。
心理專家指坎普絲對綁匪產生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即是被害人在長時間跟犯罪者朝夕相對之下,對犯罪者產生了同情和認同,最後衍生出一份互相依賴的愛慕之情。坎普絲的案件中,綁匪在十年裏對她一時關懷備至,一時諸多折磨,這種又愛又恨的關係最終又使坎普絲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坎普絲的案例不是偶然而單一,愛情很多時候都是因一個錯誤而開始(像坎普絲和綁匪的相識是通過暴力)。但開始以後,更重要還是如何相處的過程。坎普絲和綁匪差不多每天二十四小時也在一起,相處的質素比不少真實中的情侶也高得多,他們分享了太多相同而親密的共同回憶,正如坎普絲所憶述一樣,他倆每天的生活非常規律,一起看書、看電視、聊天,做飯和做家務,時間的急速濃縮,令他倆變成一對好像相愛多年的情侶。從坎普絲的故事,教人不禁想起世間幾多情愛關係,也是一樣像綁匪和人質般愛恨交纏。我們都試過愛上不該愛的人,想離開又不捨得,感情被禁錮在不見天日的回憶裏逃不出來,相愛的日子愈長你愈會刻意記着對方的好,拚命忘掉對方的壞,嘗試繼續愛上感情上十惡不赦的那個他/她!原來愛情也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箇中的微妙處是如此充滿自虐、自欺和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