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MPF有毛病打工仔莫奈何

投資學堂:MPF有毛病打工仔莫奈何

昨日翻閱《蘋果》財經,看到「金手指」一欄,標題為「畀人用強積金買樓投資」,筆者亦認為積金局太過僵化,應該考慮擴闊港人的強積金(MPF)投資範圍。
加拿大也有類似強積金的制度,其中一項名為RegisteredRetirementSavingPlan(RRSP),與我們的強積金相近似,但其投資範圍則較闊,例如RRSP除了可投資於基金外,亦可用以買樓,甚至作自行興建房屋做居所之用。此外,RRSP亦容許打工仔將供款用來投資個別股份、債券及定期存款等,因為有些時候,在強積金內揀不到優質基金時,投資者可自行揀選個別優質股,甚至定期存款,某些時候總好過被迫投資一些白癡基金。相比之下,我們的強積金好像欠缺彈性。
另一方面,筆者感到積金局推出的強積金措施可能有些毛病,就以我們揀選強積金的基金為例,一般打工仔當然希望揀選到一些有長期穩定高回報的基金,可是其僱主在揀選提供強積金計劃的機構時,很可能不會以該提供強積金機構所提供的基金是否優質為首要考慮。

基金回報被忽視

很多時僱主揀選強積金服務機構(如某些銀行)時,他可能會注重該機構提供的服務是否方便、快捷,最重要是不要給他太多麻煩。至於該機構所提供的基金是否優質,往往不是僱主考慮的重點,有些老闆更可能從沒有想過這問題。查實這也難怪,近年這麼多新例,小老闆們已應接不暇,哪有空考慮其他呢。
基於上述因素,即使打工仔渴望揀選一些優質基金,可是其僱主揀選的強積金機構只提供一些劣貨,試問打工仔又可怎樣?
此外,提供強積金計劃的機構與提供投資基金的機構,它們所針對的重點亦有不同,因為提供基金投資服務的,是需要靠基金的表現來吸引投資者,可是提供強積金計劃的機構,雖然用家是打工仔,但揀選的卻是僱主,故此,該機構未必需要以基金的表現來吸引這些老闆,因為它們深明老闆們想要的是甚麼,又何用在基金表現中浪費資源,尤其是某龐大強積金提供機構。所以,當我們抱怨為何持有的強積金表現如此差時,不妨想一想當中的因果關係。
事先聲明,筆者並非表示所有強積金之基金表現也很差,只是一小撮而已,尤其是「大未必佳」,你明啦。筆者早年為女朋友揀選的強積金,近期一看其累積回報,竟高達70%,真是不俗,故筆者亦正想辦法將自己的供款也轉至該機構。
最後,筆者認為,積金局應對強積金服務提供機構施一些壓力,令它們在基金表現方面下多些工夫。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