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清明上河圖》現正收藏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內,但北京市文物局市場處處長傅公鉞稱,該作品是贗品,真品現已不知去向。對此,故宮博物院予以否認。故宮《清明上河圖》的真假又掀起爭論。
真品不知去向
傅公鉞前日出席由中國文物學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贗品具有很高的價值,否則我們今天不可能見到《清明上河圖》。他稱,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故宮所藏的《清明上河圖》均是贗品,而真品已不知去向,也可能被毀了,也有可能還沒浮出世間。
對此,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副處長婁瑋說:「故宮的清明上河圖肯定是真品,絕對是北宋張擇端所繪的原作孤本。」他又指,關於《清明上河圖》的版本、真偽問題在學術界早有爭論,允許百家爭鳴,允許有不同看法,但總得以主流聲音為主。
有網民說:「真假已不重要,關鍵是歷史傳承。」「假作真時真亦假!誰也不能肯定自己的就是真品。有幸欣賞贗品也可以了,總比看不到是甚麼樣好多了。」亦有網民不滿故宮收藏的是贗品:「對國家收購的,應採取一些辦法,真是假的對直接收藏人應處重罰,國家的錢不能白白損失!」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960-1234)相當流行的題材,其中以張擇端所繪版本最為有名,畫中精細描繪了北宋末葉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喜愛,曾出現不少贗品。
《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