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指為懷疑間諜組織的台灣中華歐亞基金會昨日否認從事間諜活動,強調只是民間智庫,不曾委託程翔收集任何情報,大陸方面也從未就此案接觸該會,並謂該會經常與中國內地單位交流,不曾出現問題。該會今年初在台灣舉行一個學術論壇,曾成功邀請前《基本法》起草委員許崇德出席。對於內地指基金會的「薛某」指示程翔提供國家機密,該基金會前副執行長薛宏義說,與程翔只是普通朋友。 記者陳沛敏台北報道
內地法院的判決書,沒有講明被指為間諜組織的台灣基金會的名稱,但據報所指就是位於台北中正區的中華歐亞基金會。該會副執行長趙建民昨日在台灣接受訪問時強調,該會純為從事學術性活動及研究的民間智庫,只邀請學術界人士進行研究,從未委託程翔或其他新聞工作者收集資料或情報。
自言加入基金會只有一年多的趙建民說,據其了解,程翔曾採訪該會的活動,但次數不多。對於內地所指的姓薛和姓戴職員,他承認該會有前執行長薛宏義及現任執行秘書戴東清,前者一年多前已離任,後者正在美國公幹,但相信兩人都沒有從事情報工作。至於其他職員,他說:「坐在外面都是學生,有甚麼能力做間諜?」
曾邀「護法」許崇德往訪
趙建民表示,該會經常與內地單位交流,單是今年就有超過十個大陸學術研究機構應邀來台,若該會是間諜組織,內地單位也不會跟他們接觸。該會最近出版的研究為《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由台灣外交部委託進行,但他指參與研究的全是台灣學者,採用的也是公開的資料。
對於該會為何被指為間諜組織,趙建民表示不便推測,但他指內地對機密資料的界定跟西方國家不同,他同情程翔的遭遇。基金會通常支付的稿費為一元台幣一個字,30萬元港幣約等如120萬元台幣,是一筆大數目,基金會也不曾支付這筆款項予程翔。
現已退休的薛宏義昨晚接受查詢時說:「(新華社所指的)不一定是我。」他認識程翔,但雙方只是一般朋友。至於戴東清,根據網上資料,他曾為《台灣日報》特約撰述,專長為兩岸經貿、交流及大陸政經發展。
在九四年成立的中華歐亞基金會現任董事長是陸委會前主委張京育;有指該會與台灣國安局的關係密切。曾任職該基金會高層的人士透露,程翔與被指擔任程翔線人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陸建華,確曾獲邀到台參加研討會,也發表過文章。台灣國安局和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昨對程翔案以「不予評論」回應。
程翔的家人表示,中華歐亞基金會曾於今年初邀請前《基本法》起草委員、「北京四大護法」之一的許崇德前往台灣出席一個學術論壇。根據該基金會網頁資料顯示,在今年二月該會確曾邀請許崇德出席在台舉行有關憲法的學術論壇,許崇德有出席該論壇。
內地學術研究陷阱多
本港不少學者及民間智囊組織都曾參與內地學術研究,有關人士直言,內地學術研究隨處都是陷阱,他們多會與內地大學或學術機構合作,「因為佢哋先至最清楚邊啲資料可以安全咁用,邊啲唔可以,減低犯險機會。」該學者指,絕大多數研究結果會於海外權威的學術雜誌公布,且不會點名內地地方,避免危及內地合作夥伴。
中文大學法制研究員王友金提醒參與內地學術研究的人士要認識內地法律,尤其涉國家機密及國家安全範疇。有參與內地空氣污染研究的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說:「空氣污染指數也屬國家機密,但我哋只要依足內地規定行事,去攞批准,便可避免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