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香港容不下4G

案內人隨筆:香港容不下4G

昨日三星(Samsung)大大聲宣布4G實驗成功,還說預計2010年推出市場。其實早於一年前,日本DoCoMo已經示範過同一技術,唔知嘅話仲以為係時光倒流。
究竟4G有多快?舉個例,無論你身處何地,下載4.7GB的DVD電影,只需約一分鐘時間(3G則要27個小時),速度拍得住光纖住宅寬頻。咁厲害,香港幾時有得用?對不起,正因為4G太厲害,香港(exactly應該係政府及電訊商)偏偏容它不下。
點解?其實現有流動網絡商最容易鋪建4G,因為他們本身已擁有發射站,毋須由零開始建網,只要稍為升級,舊器材搖身一變,即成4G網絡。可惜,流動網絡商的收入,很大部份來自手機短訊及數據服務,一旦有了4G,配合新一代隨身流動裝置(O2?PSP?iPod?),用家即刻可以馬上擁抱免費的Google、Yahoo!、Skype及YouTube,何需再付錢用這些商人的服務?
再者,持有3G牌照的網絡商,3G業務一日未breakeven,4G的計劃書也不會被採納。日本行3G制式非常普及,市場佔整體超過一半,2G業務開始慢慢被淘汰,但香港的情況不同,3G仍處於播種期,收成期都未到,好似李嘉誠咁,豈能倒自己米,投入大量資源搞4G?
既然3G網絡商不會做,那倒不如由固網商做吧!現時香港主要的固網商,沒有3G業務的起碼有三家。

他們可以靠4G,與流動網絡商爭客。可惜,4G最為人稱道之處,在於解決網絡入屋的「最後一里路」。這最後一里路是甚麼?就是大廈地底的光纖或銅鈾電纜,直到客戶家中那一段路程。表面上,這段路雖然最短,可是比起在深海或地底鋪設電纜,難度高千倍萬倍。海洋和地底,擁有者是政府,大不了投個牌照便行;但這「最後一里」民居路,擁有者很可能是電訊商在商場上的對手:香港的電訊網絡商,哪一家骨子裏不是地產商?換言之,最後一里的行使權,是這些電訊商手上的談判籌碼,若建了4G網,對手可以「空中入屋」,電訊商點肯過你?
扣下扣下,既不是3G網絡商,又沒有地產業務的主要網絡商,恐怕只剩下香港寬頻「電訊魔鬼」王維基一個。假設幾年後,香港寬頻向電管局申請要鋪4G(可惜佢哋𠵱家仲蝕緊錢),就算王維基好彩有錢,決定要在全港起3000個發射站,手執香港頻譜大權的電管局(或者其他大地主),會輕易讓香港寬頻過關嗎?
依我估計,到時資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會站出來說:「對於4G頻譜競投,我們認為暫時未有條件推行。當然,我們會繼續諮詢公眾,最後由市場自行來決定。」然後,「市場」(即網絡商)的聲音會話:「香港的4G市場現階段仲未成熟,我哋會密切留意市場反應,再考慮進一步決定。」
咁你估4G仲有冇得搞?

田北辰碰上黎文熹

昨天講過《萬曆十五年》,我今日想介紹另一本企業主席必讀《Parkinson’sLaw-ThePursuitofProgress》。此書雖然未及《萬曆十五年》般出名,但作者NorthcoteParkinson對官僚制度之洞見,實在不下於黃仁宇,甚至可以說是市上唯一對官僚有系列分析的作品。Parkinson的發現其實就是︰「官僚之間互相製造工作需要,增加手上的資源,特別是人手。」
請問各位企業主席有沒有發覺,閣下的公司有些部門的增長,每年都比營業額快5%至7%呢?是否有些所謂的「專業」部門,以「專業」來指揮企業發展,甚至在運作上既不計成本又不理顧客需要呢?如果有此等情況,閣下就要小心官僚化的出現。
事實上,官僚一旦生根,機構的文化就不易改變。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還看不出有甚麼問題,可是當市場環境改變,官僚企業的僵化程度和反彈力,有時可以是意想之外的厲害,也會令機構陷入四面受敵的境況。
近來最佳的官僚企業案例,就不得不數九廣鐵路。坊間一般以為官僚是公營機構的通病,理由是政府缺乏像商界管理人般的強勢領袖去推動發展。不過,九廣鐵路就說明了,就算有商界的管理人心態,遇上老樹盤根的官僚,最終也只會被制度排擠。據思哲所知,田北辰在管理自己的公司,絕對是一個強勢主席,面對甚麼問題也有辦法解決。可是偏偏在九鐵,田北辰配上了站在官僚一方的黎文熹,最多的理想和再強的意志,也只會換來更大的反抗,情況就有如《萬曆十五年》中,群臣以道德和祖宗之法等來掣肘君王。這種官僚和領導人的抗爭,可以出現在宮廷,也可以出現在現代政府,更可以出現在私人機構,而歷史說明了,原來強勢領袖也不一定可以打低官僚的堅固。
究竟當一個機構出現了官僚化,主席可以怎樣辦?下周一案內人隨筆會介紹一個成功案例,跟大家分享對付企業官僚化的方法。
尹思哲
[email protected]

最佳官僚企業案例,不得不數九廣鐵路,田北辰配上了站在官僚一方的黎文熹,換來的只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