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美國《紐約時報》駐北京辦事處助理研究員趙岩被捕近兩年後,上周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終於宣判,趙岩的「洩露國家機密」控罪因證據不足,不能成立,但指他涉及另一宗詐騙罪,判入獄三年。這是中國首次出現洩露國家機密控罪不成立,趙的辯護律師和《紐約時報》因而表示,這是中國司法的勝利!
毫無疑問,趙岩能夠洗脫洩露國家機密這個惡罪,我們都由衷的高興,這也是令人振奮的先例。所謂洩露國家機密,跟以前的「反革命煽動宣傳罪」一樣,多是「政治罪」,按政治需要而隨意定罪。過去,只要公安、國安等國家專政機器認定你犯了這些「政治罪」,則檢察院的起訴、法院的判決,都只是走過場,結果十居其九會被重判十年以上的監禁。
證據蒼白無力
今天,趙岩的洩露國家機密控罪破天荒不成立,是否代表中國的司法制度邁向獨立和進步?非也,這只是政治干預司法之後的再干預,是扭曲之後的再扭曲,跟司法獨立是兩碼子事。從趙岩被捕那天起,背後就充滿各種政治勢力的角力。
○四年九月七日是趙岩噩夢的開始。當天,《紐約時報》率先披露,江澤民將在一個星期後舉行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正式步下政壇。果然,江澤民在會上把軍權交給胡錦濤,但江澤民對「洩密」非常不滿,要求揪出洩密者。十天後,趙岩在上海被捕。
但是,當局一直無法證明消息來自趙岩,去年七月羈押期限快到,當局還沒找到有力證據,只好加控他詐騙罪來延長羈押,指他採訪時收取二萬元,許諾對方將在國務院等部門活動、解除對方的勞動教養。由於國安人員找到的「證據」實在蒼白無力,以致檢察院還一度發還此案給國安局,要求補充偵查。雖然證據不足,但在黨內壓力下,北京當局依然硬着頭皮起訴趙岩。
美國不斷施壓
今年六月開庭時,控方只憑一名《紐約時報》辦事處的中國籍清潔工人提供的紙條,以此輕率的證據起訴趙岩嚴重的「洩露國家機密罪」,而所謂詐騙罪,控方更沒出示任何趙岩收錢的證據,只提出趙幾個親戚的證言。
另方面,《紐約時報》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很大,美國政府在此案特別賣力,不斷向中方施壓,要求北京釋放趙岩,美國總統布殊和國務院的官員多次向中方官員提及此案。更重要的是,《紐約時報》是國際輿論領袖,北京要和平崛起,減少國際社會的負面評價,就必須掌握無可爭辯的證據才能把趙岩入罪,否則自暴其司法不公之醜。
只是政治操控
在美國等國際壓力和江澤民等黨內壓力的對撞下,處於夾縫中的胡錦濤,作出一個盡量討好各方的決定:洩露國家機密的控罪不成立,罪名較輕的詐騙罪則入罪。換言之,如果沒有外國勢力施壓,正常情況下,趙岩早已被判罪名成立。但胡錦濤等人為了「國家利益」,考慮到國際影響,於是透過黨組織對司法部門的指揮體系,要求法院作出洩露國家機密罪名不成立的決定。
從頭到尾,趙岩案都是政治操控,我們絕不能因此得出「司法制度邁向獨立」、「向前跨出一步」的結論。干預就是干預,審判結果是好是壞並沒分別。如果司法制度真是獨立,為甚麼不公開審理「詐騙罪」?顯然,這次庭審也是政治騷的一部份,為北京最高層的政治需要服務。
因此,趙岩案勝利的是美國政府和《紐約時報》,中國的司法制度卻再次受到政治的強姦、蹂躪。中國的司法制度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中走向獨立、公平、公開、公正,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