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個故事<br>阿拉伯世界首位諾獎作家馬哈福茲逝世

一個人一個故事
阿拉伯世界首位諾獎作家馬哈福茲逝世

諾貝爾文學獎,歷來都是英語世界,1988年卻起了一點變化,享譽中東和備受推崇的馬哈福茲(NaguibMahfouz),成為阿拉伯世界作家得獎的第一人。這位一生充滿歷練的諾獎得主,親身經歷了埃及由殖民地走向獨立,之後捲入埃及和以色列的中東戰爭,動盪年月的洗禮,讓他寫下《第七層天堂》(TheSeventhHeaven),渴望死後看見美好。昨天(周三),他潰瘍出血逝世,享年94歲,到了第七層天堂。

馬哈福茲在埃及開羅出世,自小喜歡創作,即使在最後歲月,他也差不多夜夜外出,與知己朋友談天說地,以激發創作靈感。他右手曾受傷,動作不靈,但無礙創作,一名埃及作家形容他:「馬哈福茲寫作功力深厚,可將一本小說內容,濃縮成小小一段文字,巧妙地表達出來!他的確是為寫作而生。」

曾遭激進回教徒刺殺

為寫作而生,他險些為寫作喪命。1959年,他出版了小說《小巷的孩子》(ChildrenofGebelawi),用寓言方式,講述回教徒信仰問題,引起暴風雨式的爭議,埃及更將小說列為禁書。1993年汽車彈炸紐約世貿中心主謀、埃及激進分子拉赫曼(Omar Abdel-Rahman),更公開聲討他,說他應被判死。

提倡宗教寬容受愛戴

拉赫曼的「恐嚇」1994年幾乎成真,那年馬哈福茲在開羅遭回教激進分子刺殺,頸部受傷,右手神經重創,影響執筆能力。雖然是激進分子的眼中釘,他的作品中一直提倡宗教寬容和反對外國強權,深受埃及人愛戴。
在回教徒心中,第七層天堂是最高的天堂,所有先知、烈士和信徒都住在一起。馬哈福茲彌留時,他的妻子在其耳邊輕輕說了一些說話,馬哈福茲點了點頭,含笑走了,也許因為他見到第七層天堂。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