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斯德哥爾摩症取名於1973年8月一宗劫案。當時,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Norrmalmstorg廣場的一家銀行,歹徒歐陸森(Olsson)與歐佛森(Olofsson)綁架了4名銀行職員作為人質,挾持了131小時、達6日之久。
人質對歹徒產生認同
在6天裏,人質卻對犯人產生了同情和認同,甚至崇拜起他們,結果衍生出跟綁匪休戚與共的共同依賴心理,認為他們和綁匪命運不可分割。6天過後,人質更替犯人辯護。當時參與破案的犯罪及心理學家貝耶羅特(NilsBejerot)遂將症狀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可引申為綁匪與被綁架者建立了微妙關係,因為打劫銀行事件後,一名被綁架的女職員克麗斯蕬汀(Christian)與當時的男朋友分手,不時探望獄中的歐陸森,最後更與他訂婚。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