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窩輪一哥地位港難保

理財智慧:窩輪一哥地位港難保

上周三港股交投淡靜,窩輪佔大市成交比例創了新高,達到33.8%,是2002年窩輪新例實施以來,窩輪成交佔大市成交比率最高的一天。事件反映到,就算股票交投淡靜,但衍生工具的窩輪仍然受到投資者的支持。
在過去兩年,香港窩輪市場成交排名都是世界第一,但恐怕這個世界第一的榮譽,快將被人取代,而代之而起的,並不是意大利或德國等先進國家,而是區內其他亞洲市場。
內地窩輪市場只是剛剛起步,而且所買賣的,只是由公司發行的窩輪(EquityWarrants),主要是在股權分置計劃之下,上市公司免費送予股東的那種。窩輪被行使之時,上市公司會收到新的資金,而公司發行的股數(以流通股計)便會多些。股權分置計劃借助公司輪這種工具,把非流通股變成流通股。
雖然內地這些公司輪數目不多,而市值亦不算得很大,但轉手率奇高,今年初至今的成交金額拍得住香港窩輪市場的成交,而個別月份的成交金額更超越香港。單是公司輪,內地市場已經如此瘋狂,如果容許發行衍生認股證的話,成交金額超越香港,已是幾可肯定的事。

南韓發展一日千里

如果以為競爭只是來自內地,便大錯特錯了。亞洲區內仍有很多國家的窩輪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南韓為例,今年1月時,上市窩輪數目只有百多隻,但現在已發行近1100隻,是香港數目的2/3。雖然窩輪背後的相關資產仍然以南韓的股票或股市指數為主,但市場上亦有數隻X輪(特別條款窩輪)上市。不足1年時間已有X輪上市,發展真的是一日千里。
除了南韓和新加坡外,印尼也想開拓這個市場,而據說這些市場都積極向香港的輪商招手呢!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