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陳易希會考得了十二分,被人們大驚小怪地討論,至今竟然還有人覺得他沒有資格入大學。
但是這些人明不明白,陳易希為什麼可以入大學?科技大學是為什麼破格收他為學生?
對於一個像他這樣的學生,會考的分數其實已沒有意義──會考的分數對人生意義之微,過來人都明白。之所以會重視這個要命的會考,為來為去,不過是為了考到一個入大學的標準。那麼實際點來看,只有生怕考不上大學的人,才拼命要在會考之中拿個高分,如果知道自己不管怎樣都可以進大學了,這個會考,老實說已經意義盡失,那麼,放鬆自己,虛應故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除了死硬腦袋的人,不然,誰還在乎這個分數?
一個孩子,如果有一種天份可以發揮,他的人生已經很豐滿了。香港的教育制度,卻總是忽略這一點,以至許許多多本身是這個制度下的受害者,腦子也隨之僵化,以為一個學生學業之好壞,只能在會考分數上一錘定音。考得好就是學得好,考不好就是沒學好。
這也就是為什麼香港那些王八蛋補習社可以如此猖狂掠財的原因,他們得益於香港僵化的教育思維,從教育當局到學生家長,腦子都死了,於是把孩子們送到補習社,希望在「貼中的答案」中「搶分」。
香港孩子的天份,都僵死在香港僵化的教育制度中,長年累月,人們連事理都不明了,所以陳易希進了科大,有那麼多人不看他的天份,而只會盯着那十二分,真是天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