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組:東亞工人未享經濟成果

勞組:東亞工人未享經濟成果

【本報訊】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最新報告發現,雖然香港、中國大陸、南韓、台灣、澳門等東亞地區,過去10年在生產力及經濟表現,錄得逾八成以上的大幅度增長,可是那些地區在增加就業、改善員工工作條件、以及縮短工人工時,未有作出相應改善,工人未能分享經濟繁榮帶來的好處。
聯合國於南韓舉行一連四日探討亞洲勞工問題的會議,國際勞工組織會上發表一份題為「亞洲與太平洋區2006勞工和社會趨勢:逐步走向有尊嚴的工作」的報告,報告提到東亞地區,包括香港、中國大陸、南韓、蒙古、台灣、澳門等地,近10年不論在整體勞工生產力,還是每名工人生產力,都錄得88%增長,遠高於南亞地區的39%及東南亞地區的17%。

生產力大幅上升

但報告批評生產力大幅上升,東亞地區工人待遇未有按相同比例改善。以中國大陸為例,2000年到2004年的本地生產總值累積59%升幅,但同期職位空缺只增加5%;製造業生產力在1990到1997年上升170%,惟工人實質工資增長僅80%。

每周工時50小時

報告又批評,生產力提升,未有轉化為縮短工人的工作時間。報告指南韓、蒙古及香港等地,絕大部份工人每周工作時數都在50小時以上。
國際勞工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經濟及社會分析辦公室主管GyorgySziraczki認為,若東亞經濟體系享有明顯經濟增長,他們應設法在增加生產力和增加職位方面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