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在本欄寫了一篇名為「點搵400萬養1個細路?」的文章後,收到不少讀者的email查詢,看來養仔錢確是一個令人煩惱的問題。無辦法啦,曾特首早前大力建議港人生兩三個小朋友,可是卻沒有教人如何籌備該筆資金,試問養一個要400萬,養兩個要800萬,養3個要1200萬元,肯定不是一個孤單的推銷員可負擔得起。
近日談到這400萬養仔錢時,筆者經常幽默地指出:「有小孩子的人不一定有400萬元,而有400萬元的人亦不一定有小孩」。
養一個小孩子要400多萬元,某程度可謂銀行的推銷gimmick。正如筆者認識不少朋友,以他們的收入,怎樣計算也不可能備蓄到400萬元,可是卻已養大數名子女,並學業有成。另一方面,筆者早年認識一些夫婦,他們過份積極地工作,可是當他們賺到足夠金錢時,卻不知不覺間錯過了可以生育的階段。所以生孩子都是一時衝動,不要想太多,否則想得太周詳,可能錯過了適當時候。
筆者一向認為,不論是準備養仔錢或退休的資金,應該是愈早進行愈好,因為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時間」極之重要,切勿小看數年時間的重要性。現給大家一個實例。
複式增長威力大
假設David及Mary幸運地一同找到一個每年有12%長期穩定回報的股票基金,原本他們準備立刻開始每年供一萬元於該基金內,可是Mary忽然醒起要預留一些資金去日本旅遊及遊學之類,於是她決定延遲6年才開始該投資供款,David則堅持立刻進行供款,並持續供了6年該基金。
在6年後,當Mary開始供款時,David由於要搞生意,故此停止供款,任由該筆資金在該基金內自行增長餘下的24年。
簡單來講,在一個30年的長期投資計劃中,David只供了首6年,任由餘下24年自由增長。Mary則推延至第7年才開始供款,並持續供了24年(即由第7年一直供至第30年)。
David雖然只供了6年,共6萬元,但30年後,David合共取回1,379,587元。Mary雖然供了24年,合共供了24萬,但由於延遲6年才開始,故在30年後,Mary只取得1,323,339元。相比之下,Mary所得的竟然較David的為少,可見在複式利率回報下,供款期愈早開始,效果愈佳,正如Mary只是遲了6年,卻不容易追回David的回報。
投資供款計劃(如教育基金、退休基金之類)應該是愈早進行愈佳,但切勿胡亂進行,尤其是一小撮無操守的推銷員,會以父母愛子之心,輕易打動你們的心,因而誤墮「假高回報」陷阱,令你們不能取得預期回報。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