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人熱到要搬家

愛斯基摩人熱到要搬家

Eskimos,愛斯基摩,是來自加拿大阿爾岡京族(Algonquin)的印第安語,意思是「在北方吃生肉的人」;但愛斯基摩人不愛這個名字,偏愛自稱伊努伊特人(Inuit),就是解作「人」那麼簡單,他們屬蒙古人種,黑髮黃皮膚。
不論怎麼叫法,4,000年來住在北緯66.5度北極圈、遍布加拿大、阿拉斯加、俄羅斯、斯堪的那維亞和格陵蘭的15.5萬愛斯基摩人,始終給人住冰屋、穿海豹毛皮衣、坐雪橇、茹毛飲血的原始印象。
但那是爺爺嫲嫲時代的愛斯基摩人。受全球氣溫暖化影響,新一代愛斯基摩人在極地不再跟大風雪搏鬥,而是跟熱天鬥法,他們裝冷氣、甚至想搬家,歎息愛斯基摩人不再是愛斯基摩人了。

脫毛衣穿短袖衫

北極嚴寒,地理教科書都是這樣說的。但今年2月,北極圈附近的加拿大巴芬島(Buffin Island)居民,剝掉毛衣剝掉長靴,都換上短袖衫,高呼很熱啊!雖然只有港人肯定高叫「凍死人」的攝氏9℃,但極地2月氣溫慣常更只得零下30℃。科學家說,北極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兩倍。

冰塊融掉要逃亡

天氣變暖,直接結果,是極地冰塊融解,水位上升。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希什馬廖夫(Shishmaref)村,因阻擋大浪的冰塊都融掉,愛斯基摩人失了天然屏障,房屋都被水逐一沖走。這裏的愛斯基摩人本月決定整條村搬到高地,以保住他們的文化,大約要花費1.8億美元,但科學家指有180條村落面對同樣危機。

30℃搶買冷氣機

住冰屋的愛斯基摩人都要買冷氣機。由於愛斯基摩人的冰屋原來是密封的以保暖,現在極地暖化,冰屋密封令屋內熱到透不過氣來。去年夏天,在加拿大城市蒙特利爾以北2,500公里的一條愛斯基摩人村,氣溫竟升到30℃,村民立刻要安裝十部冷氣機,市長瓦特說:「我小時候都未試過那麼熱。」

雪橇已無用武地

雪橇和雪車一向是愛斯基摩獵人代步工具,但同溜冰一樣,雪地若沒有雪,雪橇雪車都要作廢。加拿大拉布拉多地區(Labrador)的愛斯基摩獵人西蒙(Simon)就說,近年積雪大減,雪橇已經無用,「有朝一日,這裏的雪會消失,我們可能要騎馬獵食,我們不再是愛斯基摩人,而是蒙古人呢!」

雪水短缺要掘井

愛斯基摩人一向不愁缺水,因為四圍都是冰,即取即用,只要煮滾即可飲用。不過,隨住冰雪減少,他們要開始掘井解渴。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Chukotka)一位愛斯基摩人梅基(Metuq)表示:「世界好似全部融掉!」

北極熊瀕臨絕種

全球暖化受害者,首推北極熊。由於失去冰塊,北極熊捕食機會大減,較早前更發生罕見的北極熊相食事件。冰塊融化,亦令冰塊間距離大增,不少北極熊欠缺體力游水,活活浸死個案大增,另外海豹及北美馴鹿亦是高危一族。

北極種出西蘭花

向來寸草不生的北極極地,近年竟發現植物生長,包括西蘭花,花椰菜及中國卷心菜,陸續在格陵蘭出現,一些在較熱海水生存的魚類,亦在極地出沒。

部族文化會消失

面對海水上升,冰川撤退,伊努伊特人(愛斯基摩人)極地會議主席瓦特克勞澤慨歎:「我們是古老部族,氣候變化正在改變,我們獨有文化亦會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