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個月業績公布旺季後,已有9成以上的藍籌股公布上半年盈利數據,中資股亦已陸續派發成績表。從近期發表業績的情況來看,大部份股份在業績公布後均見沽售壓力,只有銀行股(不包括3隻內地為基地的中資銀行股)、個別中資電訊股及藍籌股例外。
股價在業績公布後即有調整,被視為「見光死」,若果因為公司業績不錯而股價早已反映,又或者盈利並非預期般理想令股價下跌,「見光死」的說法亦有一定道理,但在這些盈利數據背後所顯示的業務前景如何,才是股價表現的關鍵,若盈利前景美好,甚或有大幅改善空間,投資者又怎捨得沽售?
除此之外,股價亦往往受公司派息影響,若公司派息增加,即使盈利欠佳,亦可以支撐股價上升。例如剛公布業績的中國鋁業(2600)便因為首次派發中期息,股價逆市上升,不過,筆者對此真有點摸不着頭腦。本港處於低息環境時,公司派息確可增加投資者持貨的意欲,最低限度股息較存款利息吸引,但現時存款利率平均已回復3厘左右,投資者對股息的敏感度理應減低,但市場的反應卻仍相當敏感,部份投資者甚至因為派息高而入市。不過,他們必須清楚知道在收取吸引的股息之餘,公司盈利及股價是否有上升潛力,否則收了股息亦不足以彌補股價下跌的損失。
平保大勝中財險
另一方面,市場對公司透明度的要求日漸提高,因此,現時亦有更多上市公司在業績發表的同時,也會舉行分析員簡報會,管理層在會上回應提問,並進一步講解業務情況,對股價的影響尤大。因此,部份股份股價在反映完盈利因素之後,往往亦會在管理層與分析員或會見個別基金經理之後,出現相反走勢。
以近期筆者出席的分析員簡報會而言,筆者對於平安保險(2318)及中國財險(2328)管理層解答問題的強烈對比表現,印象至為深刻。由於保險公司涉及的數據既多又複雜,平保高層在回答一些有關詳細數項的提問時,也要借助相關部門管理層提供資料,但總能滿足提問者的要求。相反,中財險管理層對於其投資收益的問題,例如實現投資虧損急增而未實現投資錄得盈利的具體數字等,仍難於在簡報會上提供較多資料。雖然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但亦反映出管理層的差異。
平保股價在業績及簡報會後並未有太大變動,但中財險股價卻持續下跌。筆者一向看好人壽保險股,但亦認為中財險可受惠於新財產保險業務及新投資政策,有追落後的短線買賣價值,但以其管理質素及未來業務競爭壓力的情況來看,筆者維持對該股只宜短炒的看法,但買賣的風險程度則有所提高,而已持貨者或應考慮趁反彈減持。另一焦點保險股中國人壽(2628)將於明天公布業績,投資收益增加及中期盈利增長7成的預測,相信不會令筆者失望吧。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