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香港理工大學一項調查顯示,接近七成中學教師患上頸痛、三成半的中學教師受上肢痛(包括肩和手)困擾,三成一的中學教師則兩者都患上。註冊脊醫邵力子表示,教師若長時間備課、改簿及做文書工作,容易令頸椎的弧度改變,影響血液循環,甚至可能出現頭痛同手腳麻痹,建議教師不時要舒展筋骨,紓緩肌肉疲勞。 記者:張嘉雯 莊曉陽
香港理工大學的康復治療科學系,進行一項關於教師頸痛和上肢痛的調查,研究了100間中學、約3,100名教師。該研究發現,頸痛及上肢痛與年齡和性別相關,若受訪者長時間耷低頭,也會增加患上的機率。
改變頸椎弧度
脊醫邵力子表示,他的病人很多都是教師,教師要備課、改簿及做文書工作,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又多,所以問題嚴重,長時間更會令頸椎弧度改變,令上肢斜方肌肉緊張,引起上肢痛,並會影響血液循環,引致頭痛及手腳麻痹等情況;而女性又較男性易患上頸痛及上肢痛,因為女性的肌肉較弱。
他建議,教師若需要長時間改簿,一定要間中舒展筋骨,以免肌肉疲勞。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坦言,教師頸痛及上肢痛的問題很嚴重,因為教師工作量太大,「成日要做powerpoint、打字」,除了應付日常教學,還有那些校外評估、自我評估、系統評估,放學後自己又要進修,暑假又要「狂補課」,所以沒有時間休息,容易過勞受傷。
選購特別座椅
「補課日日要補,唔補又唔得,如果唔係人哋唔揀你間學校。」何漢權指出,他的學校已購買特別座椅給教師,但即使教統局再撥多些錢及資源給教師也於事無補,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教師冇精力,又點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