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心德:揀牛熊證要睇收回價

窩輪心德:揀牛熊證要睇收回價

上周大市創2000年來高位,我們提到約有1億資金湧向恒指P證,回看本周,恒指累積跌幅達375點,恒指P證當然是流出資金較高的類別(直至周四淨流出金額1億4千萬元),而市場的資金則再次轉移至恒指C證上(直至周四淨流入的金額為9900萬元)。
期望大市止跌回升或是止升回跌,並購入相關C或P證,那當然是街貨累積的原因,但街貨累積的同時,我們看到大部份以價格較細(一般是價格低於0.25元)的窩輪為主。這個現象不無原因,股證價格愈細,所能提供的槓桿相對愈高,對投資者而言,只要是看對方向,以小博大的效果便愈易發揮。
事實上,這情況不僅於窩輪身上,就連是新興投資工具牛熊證也有此情況。看到牛熊證愈來愈多投資者留意,那固然是高興,但問題是牛熊證的價格愈低,代表着正股價格愈接近收回價,雖然這些牛熊證的槓桿會較高,但這也代表被強制收回的機會亦會相對提高。
牛熊證跟窩輪不同的地方是,若窩輪變得深入價外,其價值即使變得很低,只要窩輪尚未到期,仍有機會因相關資產價格轉向而回升,可說是一日未到終點,也未知結局。但當牛熊證被強制收回後,就算相關資產價格轉向,也不會翻身。正正是這個原因,投資者作出決定是否投資牛熊證前,除先要了解大市走勢外,還要留意產品的條款。所謂條款,除了要像選擇窩輪般考慮行使價、到期日外,亦要同時留意牛熊證的收回價,看清楚是否跟相關資產價格接近。價格愈低的牛熊證某程度代表相關資產價格已漸近收回價,所涉及的風險已不能與一隻條款相若的窩輪比較。不想有強制被收回的投資者,應盡量避免選擇相關資產價格接近收回價的牛熊證或適時進行轉倉策略(由一隻較貼近收回價的,轉移至一隻距離較遠的)。
德銀投資產品部

撰寫人為德銀環球市場證券部之代表,本身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撰寫人並無持有文章提及之證券,而德銀是德銀認股證及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