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電器水貨之父」之稱的羅浚銘,一手創立的水貨王國、每年營業額曾高達二億元的華仁會電器行,昨日突然全線結業,拖欠供應商逾二千多萬元貨款,以及四十多名職員人工連遣散費等約50萬元。業內人士指出,羅的水貨王國瓦解有迹可尋,近年影音電器競爭白熱化,毛利急跌至只得半成,加上行貨商積極引入最新款液晶體電視等產品搶客,令擴張過度的水貨商首當其衝不支結業。 記者:蔡朗清 冼偉倫 林榮海
本地水貨電器龍頭華仁會昨突然全線結業,旺角、長沙灣、銅鑼灣、屯門及中環五家店舖,昨日上午開始陸續有自稱「債主」的供應商上門追數。當中旺角花園街花園大廈的旗艦店更遭供應商瘋狂搬貨達10小時,液晶體及等離子電視之類的影音產品全部被掃清。不少前來欲光顧的巿民,抵埗才知華仁會結業,大表失望。
着員工求助勞工處
本身供應液晶體電視予華仁會的香港電腦商會會長張耀成表示,昨接獲華仁會通知結業,約數萬元的貨款需待公司清盤後才歸還。據他了解,華仁會拖欠貨款總額逾二千多萬元,涉及供應商逾百間,包括新力、樂聲牌等。
一名華仁會員工向本報表示,昨晨10時如常到公司長沙灣辦公室上班,管理層向員工表示公司即日結業,但公司拖欠員工10日薪金、遣散費及兩年未供的強積金,着員工到勞工處求助。受影響員工四十多人,涉款約50萬元,「喺公司停車場仲見到老闆羅浚銘,諗唔到佢區區50萬都欠。」記者昨日試圖聯絡羅浚銘,致電其公司電話及手機,均不能接通。
知情人士指出,華仁會90年由羅浚銘創辦,率先引入影音水貨如VCD機等打響名堂,最風光的01年及02年,每年營業額高達二億元,純利二千多萬元,「02年世界盃,佢率先引入等離子電視機,四萬幾蚊部電視機照入貨。」
毛利由20%降至5%
知情人士稱,近年華仁會風光不再,本地電器巿場競爭劇烈,不但行貨商鬥快引入新貨及減價搶客,其他水貨商及電器直銷商加入戰團,「以前就話得佢做水貨,𠵱家開到成行成巿,毛利大減。」張耀成說,影音電器的邊際利潤每下愈況,由過去的20%劇降至現時只有5%。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知情人士又指出,近年液晶體及等離子電視大熱,新款電視不斷湧現,價格下跌,令經營風險增加。華仁會經營手法之一,是讓消費者先行在其他店格價,再以低於巿價替顧客訂貨,毋須「積壓現貨」,可謂無本生利;但近年液晶體電視機轉款太快,客人訂貨後也會要求換新款,經營激烈公司賠本也要接受換貨。
據悉,華仁會曾因入錯貨而賠本,知情人士說:「華仁會早年積壓咗批價值百幾萬嘅液晶體電視賣唔出。」他說,華仁會近期每年營業額也有逾億,相信是流動現金周轉不靈而結業。
港九無線電聯會會長陳浩才表示,內地平價電視機湧入令本地電器零售商飽受衝擊,貨品價格急降;加上明年高清數碼廣播,電視制式仍未落實,巿民暫沒意欲購買電視。另外,過去來港購買電器的內地旅客大幅減少,經營更困難。
定位不清晰欠宣傳
大型連鎖電器零售商泰林發言人周先生表示,消費者只要到旺角的西洋菜南街,便清楚電器零售店的競爭如何激烈,「𠵱家啲客好精明,格晒啲價後仲要講價,要求減價一、兩成,仲要攞埋贈品,生意好惡做。」
嶺南大學巿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呂漢光指出,華仁會市場定位不清晰,加上宣傳不足,結業難免。「𠵱家好多直銷店會定期寄宣傳品,又有好多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