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介紹過「零息債券」,指出它屬於在減息周期下最理想的投資工具之一,不出幾天,便傳出按揭證券公司擬發行這類零售債券。
一般債券是有債息的,而投資者收到債息後存放於銀行時,將面對息口下調的影響,不能充份享受未減息時的好處。相對地,沒有債息的「零息債券」卻有鎖定今天高息的優點。
用目前的香港外滙基金債券作比較,10年期的回報率是4.31厘。由於它屬於「定息債券」,所以定期派發「票面息率」的4.83厘債息。價格方面,每百元面值的債券售104.5元,即投入的本金大於到期可收回的百元面值。
投入資本較小
如果這債券屬於「零息債券」,「票面息率」便是「零」厘。倘若10年期的回報率仍為4.31厘時,每百元面值的售價應為60多元。亦即是說,用約60多元便可購買價值100元的債券,屬於「資本小、回報大」的投資。
曾經有一位客戶把「零息債券」這個投入本金較小的優點,演繹出一個令筆者也十分佩服的賣點。
當時,該名客戶主動表示要投資於零息債券,因為他有十多個的孫兒,如果留給孫兒每人100萬元,便要花上過千萬的資金;而如果購買零息債券,孫兒們每人可取得100萬元面值的債券,在10年後當他們長大時,便可將到期的債券兌換成現金,但客戶今天所付出的,卻是每人60多萬元,投資總額只是數百萬。
他這個論點,可謂充份發揮了零息債券兩大特點:減息周期下投資工具佳選,以及所需本金較少的投資。
但是,若預計出錯,息率不減反加的話,零息債券則變成高風險投資了。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助理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