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 理 - 吳靄儀

助 理 - 吳靄儀

我的議員辦事處助理非常通情達理,放假期間決不跟我聯絡,除非出了他們認為我一定會想立刻知道的大事。例如,去年八月,就出了曾特首別開生面的「行政長官命令」。我放下公事,本來應冷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時間表和路綫圖,但今次更憂心的是議員助理的前途。當立法會議員不是好職業,工資低,工時長,前途沒有保障,沒有福利沒有退休金,但當議員助理待遇更差,前途同樣沒有保障,沒有晉升的機會,最強的不過有醫療保險和勞工保險。

在英美政治制度下,當議員助理是從政的見習生訓練,待遇如何不必計較,最重要是爭取歷練和建立政界關係,為自己奠立基礎。從政不限於參選,很多非政府組織、私人機構智囊團,都需與政界有密切來往。就是普通商界職位,當律師也好,當財經界或當傳媒或公關機構的高職,履歷上有當過某議員助理,協助他辦過什麼國家大事,也必然有正面作用。但是,在香港特區,這一切都談不上。社會對政治有偏見,對政府視為「反對派」的政治活動更側目而視。以前大學畢業馬上要做記者那一輩,是年輕而滿腔熱情、有理想要為社會抱不平,寧願待遇差也照做──直至要成家立室,不能不面對現實。現在的議員助理處境也差不多一樣。
其實,在香港制度之下,議員助理已漸漸形成一行專業,有點像立法會秘書處,要熟習一般人不懂的議會程序和結構,要對政治議題和政治生態有認識,同時要保持客觀獨立,對所協助的議員提出忠實的意見。這項工作既重要而又不易為,應得到適當的地位和報酬,問題是有誰能發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