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型群眾活動,警方用以佈防的,一般稱「鐵馬」,灌水後奇重的是「水馬」──那個「馬」,指己方器物,分隔敵我不動如山,已發揮效用。
台灣稱這種物體為「拒馬」,即對方是「馬」,己方「拒之」。「拒馬」另一意義:即使對方如馬般衝刺凌厲,也能阻截。如此說,一定是犀利反恐國防式陣勢了。
因應民間百萬人倒扁行動,施明德將率群眾在總統府前靜坐抗爭,劍拔弩張。台灣警政署除鐵線刺針的「蛇籠」外,還添置了千多座利刃型拒馬,佈滿鋒利的不銹鋼刀片,看電視畫面,身體碰觸輕易被割傷,皮開肉綻出人命。「殺氣」太大,對付倒扁和平靜坐的老百姓?引來非議。隔一天,當局改從全省各縣市調來舊式拒馬五百具,嶄新一批只好備而不用。
殺傷力過強的新拒馬,地方上都不想要。忙在自家舊拒馬上噴上名號,確保日後退還原物,以免混淆。由此可見貪瀆政府不得民心,各界且羞於助紂為虐。
「拒馬」二字題外話:扁最忌政治對手「馬」,下意識力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