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來自有方:投資債券回報可令你偷笑

財來自有方:投資債券回報可令你偷笑

從生產物價指數到消費物價指數,再從二手樓銷售數據到新屋開工數量,美國上周所公布的連串數據,都似乎在向全球傳遞着同一訊息,就是經濟放緩已成定局,通脹風險初現下降。再加上油價這個推高通脹的最大元兇之一,近幾日來也是反覆下跌,這無疑加強了市場對美國聯儲局將延長暫停加息時間,甚至終止加息的預期。

消息令美國債券價格錄得自5月以來最大的一周升幅──10年期債券孳息下跌13點子至4.84厘,是自3月以來最低的水平。目前,10年期債券孳息已較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低了41點子。記得上次10年期債券孳息較聯邦基金利率為低時,是2001年3月,當時央行正準備減息;在過去10年內,10年期債券孳息平均較目標利率高126點子。

債券牛市快啓航

與此同時,根據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有50%的投資者認為,在今年年底前,美國聯儲局會再加息0.25厘,人數較上周前的71%有所下跌。在目前的情況下,美國國債孳息仍未能吸引投資者買入,但開始值得投資者留意。只要有進一步的數據顯示,經濟確實已失去了上升動力,便可能是另一個債券牛市的開始。
債券發行是國家或企業集資的方法之一。企業需要資金發展其業務和開發市場,而政府亦有不少開支以滿足當地居民的需要,而它們所需的資金卻未必是一般銀行能夠支付的,所以會選擇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
債券發行人就是國家或企業,它們會向投資者承諾在指定日子裏派發票息,以補償投資者的風險,並且在到期時償還本金。一般來說,債券投資較股票投資安全,原因是債權人可較股東優先取回資金。倘若一家企業破產結業,債券持有人可以較先取回款項,而在最壞的情況下,債券持有人亦最少可取回部份款項,但股東很多時就會失掉其投入的所有資金。
很多散戶投資者都會忽略了債券市場,原因是這個市場較難讓人理解,而且未必能賺取跟股票市場一樣的潛在回報。最近筆者一直有留意債市的走勢,並考慮增加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而友人卻說了一句:「這麼保守,真的不像你的風格。」

買債券未必保守

無疑,股市大部份時間的表現都會跑贏債市,但讀者要知道,在某些經濟周期的特定時間上,債券會較股票有更佳表現,我們要做的是順勢而行。買債券並不代表你的投資態度保守,只要投資得當,也可以獲取可觀回報。目前債市的深度和廣度是前所未有的,而這個市場亦有別於股市,投資者就更不應把它擱置一旁。
影響主權債券價格的因素,主要是利率走勢。一般情況下,利率與債券價格有着反向的關係──當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便會下跌。這主要是由於當利率上升時,舊有債券的票息便變得不吸引,要吸引買家,便要在債券價格上有所讓步。但一旦利率從高位開始下降,便是投資債券的好機會,因為大量投資者預期日後的息率會更低,為了鎖定利息回報於高水平,便爭相吸納。一窩蜂的做法,增加了債券的需求,令債券價格被推高。
在20世紀,我們看到美國債券市場的兩次長期牛市和熊市。第一次的債券牛市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結而開展,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完結。美國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通脹時期至1951年期間,人為地讓債券孳息維持於低水平,令債券持續造好。直至這些措施被撤除,債券市場開始反映社會的通脹環境,便逐步走進熊市。當時,長期美國債券息率由1951年的低於1.9厘的水平攀升至1981年高達15厘的水平,令債券價格大幅下跌。
踏入20世紀,債券市場便步進入最長的牛市。當時長期債券息率由1981年近15厘降至世紀末的7厘,帶領債券價格上升。在1981年,不少投資者都不願意買入債券,事關銀行的利率還較債券高5厘,但倘若讀者們在1981年買入100萬港元的債券並長期持有,除了每年能獲取15萬的票息外,還享有不俗的資本升值回報。

82年回報達35厘

在《樂觀者的勝利:101年的環球投資回報》一書中作者便指出,1982年是美國債市於1900至2000年間表現最佳的一年,實際回報達35%。你說吸引不吸引?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