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 仔 - 鄧達智

薯 仔 - 鄧達智

薯仔曾經是形容詞,即是今天的豬兜。
薯仔沙律,青紅蘿蔔番茄椰菜及薯仔煮成羅宋湯,薯片、薯條、咖喱薯仔雞,咖喱薯仔牛柳或牛腩,薯仔燜雞翼……陪伴我們成長;平凡卻不離不棄,實良朋。
薯仔,馬鈴薯,土豆,即是Potato,源自南美安達斯山區,印加人稱「帕帕」。一萬四千年前野生帕帕遍佈安達斯山區,據記錄,印加人在七千年前便栽培馴化,漸變今天馬鈴薯,秘魯人堅稱原產自他們的國土,擁有二千五百至三千二百品種,鄰國智利聲稱帕帕起源於他們國土內的奇洛埃島,為此兩國幾乎反面。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565年引入歐洲,從「帕帕」變成Potato,從此影響了舊世界的生活飲食習慣,當然來自南美的番茄、瓜類、豆類、可可、辣椒、玉米……亦同樣革命;但他們作為主食的份量不及馬鈴薯。
初抵歐洲的歲月,Potato只能用作稀有觀賞植物姿態出現,因《聖經》未被提及亦被視為邪惡、異端……也曾因長形馬鈴薯貌似肥胖的陽具而被誤會作壯陽藥用。

一直去到十八世紀上旬才漸次被歐洲人接受而成主食。經西班牙人從安達斯山區印加人手上帶到歐洲,再由鬧饑荒的愛爾蘭人帶到北美洲,殖民地風潮讓它們傳到中國、印度、日本、非洲、大洋洲……
但中國人考證,馬鈴薯傳入中國比殖民浪潮早了起碼二百年,因明萬曆年間出現的《長安客話》:「土豆絕似吳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徐光啓《農政全書》(1628):「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
事實馬鈴薯傳入中國以包抄路線完成;東南路:自台灣殖民荷蘭人經台海傳入廣東、福建再而江浙(薯仔又名荷蘭薯猶如荷蘭豆,荷蘭水,荷蘭水蓋……)西北路:由山西商人從俄羅斯及哈薩克斯坦引入。南路:自南洋進入廣東、廣西,再而雲、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