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病人分別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及九龍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室求醫,惟苦等超過四小時仍未獲應診。伊利沙伯醫院回應,他們不鼓勵非緊急類別病人輪候急症室,此類病人可選擇往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求診。
個案一:市民梁先生向本報投訴稱,早前一傍晚他因身體不適,前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診,可是他於晚上7時開始輪候,直至接近半夜12時,仍未獲得醫生診治。
傍晚等到半夜
「我都知去急症室係要等,不過冇諗過要等成四、五個鐘到半夜。希望政府可以增加多啲資源,唔使啲病人等得咁慘啦。」
威爾斯親王醫院發言人跟進本報轉介投訴後回覆稱,所有經由急症室入院病人,會先由急症室醫護人員分流,根據病人的臨床情況,界定其病情的緊急性,然後安排醫生診症。在現行分流機制下,病人如在等候期間病情出現變化,急症室醫護人員會再進行評估及作出適當安排。
威爾斯親王醫院強調,會密切監察急症室服務,確保緊急或更嚴重類別病人的治理不會被延誤。
檔案編號:0801018
設有分流制度
個案二:另一市民投訴稱,其懷有身孕的妹妹,早前一晚半夜零時十分,因肚痛恐影響胎兒,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惟苦等四個半小時才獲得診治,他指輪候時間太長,令人難以接受。
伊利沙伯醫院回覆本報查詢稱,該院急症室設有分流制度,投訴人妹妹屬於非緊急類別病人,一般等候時間可長達180分鐘,如當天急症室的急症病人多,等候時間有機會更長。
伊利沙伯醫院稱不鼓勵非緊急病人輪候急症室,此類病人可往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求診。
檔案編號:062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