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立
古巴共產黨幾十年如一日的革命「豪情」,雖獲江澤民與胡錦濤等中共頭頭高度評價,但上周筆者路過古巴首都哈瓦那時察覺,「永遠總書記兼強人」卡斯特羅領導的政權,已出現江河日下的頹勢。畢竟形勢比人強,說不定不用幾年,中共的「親密戰友黨」會進一步買少見少。
記得胡錦濤在一個內部會議上,曾聲稱北韓與古巴的經濟雖然搞得不太好,但這兩個老牌社會主義國家「在處理意識形態與思想教育方面值得中國學習」。
沒錯,古共是以極端高壓手段來弘揚馬列主義與卡氏思想,以及封鎖外界新聞。哈瓦那的商品廣告極少,但隨處可見類似中國文革時代的政治標語,大部份是攻擊美國的「新帝國主義」;最奪目的包括將布殊與希特拉並列的海報。黨政部門對互聯網等媒體控制得極嚴密,只有外國遊客才可以在賓館上網;平民不准收聽美國的廣播或看西方刊物。哈瓦那的書店不多,大部份售賣本國與鄰居友邦、如委內瑞拉與玻利維亞的政治說教刊物。
拒發展私營經濟
如同毛澤東一樣,卡斯特羅善於打江山與操控人民的思想,但經濟建設則一塌糊塗。這人口一千一百多萬的島國雖然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但可供出口的只有糖與雪茄。從六十年代開始,哈瓦那就十分依賴莫斯科每年四十多億美元的援助。
一九九一年蘇共解體,援巴「水喉」亁涸後,古巴經濟便一蹶不振。工人收入一月只有十多美元;雖然基本上溫飽解決了,但物資非常短缺。像七十與八十年代的中國一樣,幣值分為遊客用的外滙券(CUC)與本地人用的古巴比索兩種,進口貨品大部份要用CUC支付。
到今天卡氏還標榜「純而又純」的共產主義,拒絕發展私營經濟;而古共也絕不接受鄧小平那「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半走資主義。結果是連高檔酒店內也蒼蠅滿布,旅遊客車隨時死火。
迷失在極左路上
旅遊是古巴的生命線,而此秀麗島國的賣點主要是陽光與海灘──和一種濃厚的懷舊氛圍。搞旅遊的幹部與國營商店主要打兩塊「懷舊皇牌」,就是海明威與哲古華拉。海明威的傳世之作《老人與海》取材於古巴;差不多每個遊客都會造訪海氏經常光顧的酒吧,嘗嘗他發明的「魔之道」雞尾酒,以及和他的銅像拍個照。至於印有哲古華拉招牌相的襯衣、海報、徽章、旗幟則滿街都是。雖然海明威深被古巴文風吸引,而哲氏曾是卡斯特羅的戰友,但他們的後人假如見到哈瓦那這樣離譜地硬銷這兩位偉人,也會搖頭苦笑。
和當地知識分子談論局勢,他們都大聲譴責華盛頓霸道的經濟與外交封鎖。當然,鑑於人道立場,美國的禁運政策值得商榷。但古巴更應該反省的是:卡氏在帶領其同志贏取國家獨立不久,就在極左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民假如再跟着這位「永遠的革命家」,恐怕正如老鄧所說,「只有死路一條」。
未知何時現曙光
隨着中國的強勢外交,北京有取代前蘇聯作為古巴「老大」的野心。江澤民在剛出版的文選中,就高度表揚卡斯特羅的革命風範;胡錦濤在○四年底訪問哈瓦那時,亦向卡氏保證中方會幫助古巴脫離經濟困境。但從北京的角度看,古巴與委內瑞拉等「反美」國家的戰略意義,是在美國的後院牽制這超級大國;中共絕無意勸告卡氏的接班人改變該國那僵化的、反西方的「土共」老路。
古巴的悲劇是,儘管平民對生活水平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感到十分無奈,但卡氏與其家族、親信與軍隊對這小國控制得針插不入。另一方面,古共在反貪方面比中國成功,貧富懸殊並不明顯;而中南美洲人都有一種逆來順受,及時行樂,甚至「窮風流」的樂觀性格,連美國專家也承認看不到明顯的「倒卡」力量。這位過時革命家,正在漆黑的暴風雨夜步伐艱難地跳他的最後探戈,但曙光何時展現還是謎團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