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環及深水埗昔日一直是暴雨下的水浸黑點,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成功透過工程實物模型,協助渠務署研發在上環興建地下雨水泵房,以及在荃灣半山設計漩渦式排水防洪系統,為患多年的水浸問題將在年內徹底根治。
漩渦式設計效用大
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韋永康昨日稱,上環的排洪項目是透過在海旁興建一個巨型貯水泵房,接收暴雨時由半山傾瀉而下的雨水,再將積存泵房的雨水排出大海,紓緩路面的水浸情況。他指出藉着實物模型,雨水在泵房造成的漩渦得到解決,泵房每秒可抽走六立方米的雨水,即使在黃色暴雨警告連續三小時生效的情況,仍不會發生水浸,有關工程已在初步施工階段,預計09年時竣工。
料2011年完成工程
在上環的項目以外,理大又參照荃灣曹公潭上游蜿蜒曲折的溪流,建造一座實體模型,並在模型中加入漩渦式設計排水道加入測試。測試發現在黑雨警告生效時,漩渦式設計的離心效果,有效將湍急氾濫的雨水帶到地底排水渠。該工程將於明年中動工,估計於2011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