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固定投資遜預期<br>港GDP次季僅增5.2%

外貿固定投資遜預期
港GDP次季僅增5.2%

政府公布今年第二季經濟表現,錄得5.2%增長,低於市場預期的6.5%,主因外貿及固定投資表現遜預期。不過,政府仍維持全年經濟增長(GDP)預測4至5%,並估計會貼近5%水平。

【本報訊】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昨表示,上半年本港經濟增幅為6.6%,通脹1.8%,經濟表現良好。他說本港經過兩年多強勁的經濟復蘇,已踏入下一階段,轉向持續平穩增長期;而經濟增長動力,亦由初期的出口帶動,轉向投資及消費帶動,如第二季在出口放緩下,內部需求成為支撐本港經濟增長的重點,展望下半年,郭國全則審慎樂觀。

出口帶動轉向內需支撐

政府首席經濟主任陳李藹倫指出,第二季度整體出口只錄得6.4%增長,較首季的14.4%顯著收窄,原因是美國經濟放緩,出口美國貨物更錄得負2.4%,為9個季度以來首次跌幅;美元去年底轉強的滯後反應,亦削弱本港的出口競爭力。
期內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幅收窄至4.3%,當中樓宇及建造依然疲軟,報負6.4%,原因是公營部門的工程項目正處於青黃不接期,私人建樓仍然疲軟;而機器設備及軟件亦由首季的23.3%增幅收窄至12.8%,主要因為去年第二季基數較大所致。
至於私人消費開支增幅則擴大,由首季的4.5%升至5%,因為就業情況及工資均有改善;通脹微升至2%,幅度尚算溫和,全年維持2%增幅預期。

高盛維持全年增6.2%

恒生銀行(011)首席經濟師關永盛表示,本港第二季經濟表現較該行預期的6%略低,但暫無意調整全年增長6.3%的預測,因為6月份外貿表現已較5月份回升,若第三季外貿好轉,仍可望符合預期。
高盛亦維持原有全年增長6.2%的預測,原因是第二季外貿表現遜色,主要是去年第二季歐美與中國的紡織貿易糾紛,導致大量紡織成衣改由本港出口,令基數大增所致,該行相信這是一次過因素,事實上近月外貿已有反彈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