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鴻運、7月大發、8月永業,前後三個月三間經紀行爆煲。更加得人驚嘅係,呢幾個月個股市基本上風平浪靜幾好炒,咁好市啲經紀都唔掂,你話萬一崩盤咪凍過水?
冇晒心機嘅經紀A話,出事嘅經紀都唔係本身生意有問題。你話生意唔夠做,最多收縮皮費,點都唔至於撻客戶啲貨。所以唔可以賴銀行競爭。以佢自己為例,佢啲客試過在網上買賣,結果都係嫌慢幫襯番佢。
信心危機隨時爆發
其實幾單嘢涉及經紀本身操守,雖然受影響嘅客戶數目唔多,銀碼亦唔大,但喺行內造成嘅破壞就好大。華華聽到有好多間行都有客戶提貨,你話再有一間出事,信心危機隨時全面爆發。講到呢度,經紀A馬上插嘴,話據佢收到嘅風,真係仲有人有問題,爭在幾時俾證監查到。
分析C聽到佢咁講,叫大家唔好危言聳聽。依佢嘅睇法,咁多隻爆咗煲,上面都好驚。從政治考慮,短期之內會留番啲力,唔會再篤爆啲波住。否則,呢個國際金融中心顏面何存?佢咁講有一定道理。但係咁,咪即係有人失職?
詹議員係時候出嚟
在網上交易普及化,銀行又大力搶客嘅形勢下,傳統小經紀好難做,爆煲事件只係雪上加霜。點樣重建小股民信心係當務之急,詹議員應該出嚟搞搞佢,例如迫吓中央結算做嘢。好似佢哋個獨立戶口,冇錯可以解決信心問題,可惜1998年開始到𠵱家,戶口數目竟然只得萬五個,相比全港160萬股民,真係小得可憐。一個產品咁唔受歡迎,係戶口本身唔完善?係推廣不力?係咪有人要負責?
李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