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南、北韓曾因糾纏不清的歷史關係發生爭拗,特別是有關「高句麗」王朝(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的歷史歸屬問題,前年更演變成中國與南韓的外交風波。
根據有關歷史記載,漢朝年間,中國東北部與朝鮮半島北部曾興起過一個名叫「高句麗」的國家,國祚長達600多年,至唐朝才被滅國。由於特殊地理位置,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吉林、遼寧等地及朝鮮半島,中國與南、北韓三方都聲稱高句麗是他們本國歷史一部分。
2002年,中國政府為了將遼寧與吉林境內的高句麗王城及貴族墓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投資1,500萬元人民幣,啓動「東北工程」研究東北邊疆歷史。研究的學者指,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民族政權,建議將史實列為中國歷史教科書內容,隨即遭南韓的學術組織反對。
前年4月,中國外交部在介紹南韓歷史的網頁內刪除有關高句麗部分。南韓反應激烈,傳召當時中國駐南韓大使李濱表達抗議,又派外交通商部高官到北京交涉。雙方最後達成口頭諒解協議,擱置有關歷史爭議,才避免一場外交風波。
中國的高句麗王城、貴族墓葬,在同年7月與北韓高句麗墓葬群,都被列為世界遺產,成為兩項獨立的世界文化遺產。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