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他方 - 彭浩翔

生活在他方 - 彭浩翔

到了非洲肯尼亞,希望買一些當地音樂的CD。到了CD店,向店員查詢哪些本地音樂最受年青人歡迎。他隨便選了幾隻給我,說這些都是很受當地年青人歡迎的。
回來一聽,卻發現CD音樂充滿美國風格,要不是它封面印刷簡陋,還以為在聽着美國流行曲。此時才明白,其實是我自己一開始時有誤導,你要找肯尼亞的傳統音樂,那不一定是在肯尼亞最有名或最暢銷的CD。因為本土人,特別是年青人,總是排斥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out,要是在同輩間表示喜歡的話,就會被人家訕笑「娘」。於是,他們反而成為了排擠傳統文化最出力的旗手,努力把本土味削去,刻意成為「世界公民」,和外國接軌,努力模仿西方,製作二流美國音樂。

每個地方都需要大家能見得到的明星,因此本土人唱着和美國感覺一樣的音樂,就覺得自己in了許多,又不至太遙遠。所以一開始問店員要當地最受歡迎的音樂,這就已是一種誤導,你根本無法找到你想要的音樂。因為在香港,就算傳統的粵劇或南音,從來也不會在HMV的暢銷架上看到。
當然這是必然過程,到了某一段時間,老土又會當時興。大家再次發現,東施效顰沒出路,傳統的獨特文化才是世界唯一還渴望從你身上得到的地方,於是又會出現把傳統重新包裝,拿來販賣的現象,屆時這已經是Ste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