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0年底至05年6月期間,新興市場債券一直跑贏美股及環球債券。若以JP摩根環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涵蓋拉丁美洲、歐洲及亞洲31個國家)為代表,該指數由95年至05年的回報分別為26.37%、35.04%、11.95%、-11.53%、24.19%、14.40%、1.36%、13.11%、25.66%、11.73%及11.9%,期內年度化回報為14.28%。然而,該指數在98年亦曾經出現雙位數字的負回報,原因是當年爆發了俄羅斯金融風暴。
在目前美債孳息低企的環境下,新興市場債券正日益備受關注,因它可為定息投資組合賺取更高的收益。相較於10年前,新興市場債券現時已屬一種更為穩定的資產類別。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進行政經改革,促使新興債市的穩定性出現重大改善,即使出現政權更替,也不會過於動盪。
信貸評級紛上調
回顧93年時,新興市場之中,幾乎沒有任何國家的信貸評級可以達致「投資級別」;然而在05年,差不多近半的新興市場國家均已達致「投資級別」。信貸狀況的不斷改善,加上很多新興國家政府不斷贖回從前發行的債券,從而優化了債務結構,令新興市場債券由過往的另類投資類別逐漸升格成為主流資產類別。
不論是基本或技術因素,新興債市均勢頭強勁。
從基本因素看,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趨勢,就是國際收支差額自93年以來大致上一直轉好。很多國家例如巴西在鞏固其出口產業結構上,已有重大進展。
從國家財政方面看,高油價及商品價格固然有助天然資源豐富的新興國家,為其政府帶來豐厚的庫房收入。然而,即使如土耳其般的非石油輸出國,亦已採取更有力措施以控制預算赤字,因而令新興債市表現更為穩定。
在04年,新興市場債券的評級上調跟評級下調的比例逾2比1,有關利好趨勢更在05年持續下去。自02年以來,新興市場外債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漸縮減,而外滙儲備亦不斷增加,其中俄羅斯提早償還外債,就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風險仍難掉輕心
技術因素方面,自02年以來,一直有大量資金流入新興債市,當中有很大部份是來自退休基金經理,因為過往新興市場債券在其管理組合的比例過低,但現時卻被視為策略性的投資項目。
然而,新興市場的事件風險及波動性永遠都會存在,尤其是關鍵性的選舉前夕。較為審慎的投資者不妨透過分段入市方式,運用成本平均法來減低投資風險,同時亦可捕捉新興債市的未來上升潛力。
沈浩良 高級經理
蘇黎世保險集團(香港)
投資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