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剛過了二十五歲生日,舉世致賀,恭喜恭喜。正確的說,是IBM第一部個人電腦8088「牛一」。8088不是史上第一個電腦型號,卻是個人電腦革命的最重要先驅。猶記得當年第一次接觸電腦的興奮,那部IBM格式的主機,走的是微軟出品的DOS,即「視窗」之前身。黑底白字,全鍵盤操作,不假滑鼠,相比起現在「視窗」原始得多了。
時為一九八一年仲夏。蘋果電腦剛冒出頭來,在個人電腦市場獨領風騷。後知後覺的IBM急欲分一杯羹,只好拋開「自家研製」的傳統包袱,四出購買有關技術。其中電腦語言一瓣,找來蚊型公司微軟提供。
後來,IBM找不到人寫平台系統,要求微軟兼寫。但平台系統非微軟之擅長,蓋茨遂向IBM推薦一位曾經合作的同行。翌日,IBM隊伍按約定時間摸上門,但負責人竟自在駕駛小型飛機,只留下幾位茫無頭緒的同事應付。合作最終沒有成事,微軟惟有頂硬上,借他人的技術替IBM編寫平台系統,取名為DOS,往後的是歷史了。那位同行後來做了中學教師,每次提起蓋茨,總是酸溜溜的不是味兒,倒也難怪了。
蓋茨天生異稟,幾乎集合所有有利於馳騁電腦業的特質。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小學時曾輕鬆地把一篇艱澀的古文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贏得一頓西雅圖觀光塔轉旋餐廳晚餐。他既是電腦天才,也具生意頭腦,鬥心之強亦非常人所及。當然,他還有幸運女神之一時眷顧。
蓋茨抓緊時來運到的機遇,替IBM寫DOS而揚名,之後的「視窗」和Office更讓微軟穩坐電腦軟件一哥之寶座,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印銀紙機器。蓋茨長踞全球富貴榜首,微軟品牌無人不識,業內人士對它既敬佩又恐懼,儼如一個無堅不摧的帝國。
微軟到現在仍是大賺特賺,但裂縫已現。今日微軟的股價竟徘徊於八年前水平。九十年代中,微軟錯過了由「獨立電腦」發展為「互聯電腦」的洪流,眼白白給後起之秀如Google、雅虎等捷足先登,鋒芒盡蓋。微軟在產品開發乏善可陳:兩大台柱「視窗」和Office,各佔盈利一半,已是許多年前開發的產品了。現在Google逐步推出免費的網上Office,順道把相附而生的「視窗」邊緣化,明顯是要打擊微軟的財源。
最大的打擊是微軟不再是人才磁石。一位朋友才剛加入微軟不久,就跟大隊過檔至Google。人才是微軟的命脈,難怪本身性格火爆的行政總裁,得悉一名資深要員要跳船時,氣得把椅子摔到房間的另一端,破口大罵:「他媽的,我要親手宰掉他(Google的總裁)!」
是甚麼原因導致微軟走下坡?是因為他只顧保住自己的「現金牛」,抗拒新方向新嘗試,與用戶脫了節。相反,新晉對手無此包袱,只有專心致志、一往直前的為顧客開創新天地。加上微軟日益龐大,工序變得臃腫。只聞樓梯響的新一代「視窗」,已經遲了兩年。一位著名的前微軟程式員如此形容:微軟有如老祖母,每次出門前,檢查有沒有帶鎖匙,有沒有開警鐘,有沒有關水喉,有沒有鎖好門窗,查完再翻查,沒完沒了的,往往半句鐘頭也出不了門口!
微軟從當年朝氣勃勃的新星,變成一隻反應遲緩的大笨象,又豈不會落後於人?早前蓋茨宣布引入新血,自己專注慈善。且看微軟能否重拾雄風。
幾年前,微軟被指壟斷,捲入官司,但政府告不入。IBM的官司更漫長,自六九年起一直被政府指摘壟斷,直至列根於八二年把指控撤掉。結果呢?微軟因自己的作為由盛轉衰,而IBM就早已把電腦業務賣的賣,丟的丟,轉行去也。誰說企業能忽視顧客而長期稱雄?為消費者利益去花公帑反壟斷?不要說笑吧!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