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洵瑜報道】公立醫院醫生連續多年流失導致出現斷層現象,醫院管理局有意讓醫生「做兼職」,挽留萌生去意的醫生,令他們可以半職留在公營服務上,該局主席胡定旭期望此舉可達到「雙贏」局面。不同職級醫生歡迎增加「兼職」聘任形式,但強調若私營市場「環境好」,醫生最終都會全身投入私營醫療「搵真銀」。
公立醫院醫生近兩、三年的流失率上升,去年逾300名醫生離職,佔醫生數目6.6%,較03/04年度上升一倍。除早期有資深顧問醫生離職外,近期剛取得專科資格的年輕醫生也有離職,當中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精神科,甚至近期眼科也有流失潮,其中以龍頭醫院瑪麗的名醫流失情況最為矚目。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該局正考慮讓醫生「做兼職」,行政總裁蘇利民正研究計劃的建議及細節。他指出「醫生可以三日喺醫院,三日做私家,醫院只出一半糧,有餘錢去再請人」,醫生毋須因跳槽私家而要完全脫離醫院服務,也有助公私營合作,病人可能因而會轉投私營市場,「係一個WinWin(雙贏)嘅計劃。」
將訂防止濫用細節
其實外國也實施兼職醫生計劃,胡定旭強調,未來會有規定以防濫用或不公平情況出現,如規定兼職醫生的資歷及申請人數,以免影響公營服務。
現時只有個別資深的醫生,離職後仍會返回公立醫院「做一兩節手術」及培訓醫生。但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佘達明稱:「醫管局一向唔畀醫生一半時間做兼職,一半喺醫院,一定要你辭職,無晒福利,就算有醫生肯返嚟做手術都係義務,因為明明係個顧問醫生,返嚟幫手只係出高級醫生嘅時薪。」
已離開公立醫院的骨科醫生潘德鄰認為,若提供多種聘任模式,可讓醫生有更多選擇。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有關計劃複雜,必須先徹底解決公平問題才可。
英美醫生兼職普遍
曾進行調查得悉有七、八成前線醫生表示當取得專科資格後有意離職的前線醫生聯盟主席張展鵬說:「要決定走做私家,往往要顧慮好多嘢,因為醫管局始終係大樹好遮蔭。『兼職』計劃可為醫生提供過渡,相信會受醫生歡迎,但私營市場穩定後,估計醫生會完全投身私營。」
英、美等地醫生兼職普遍,約80%醫生都在兩家以上醫療機構應診。以美國政府醫生為例,只要他們經過註冊,在不影響正常職務下,可同時為州內不同的醫療機構服務。新加坡政府則於今年3月通過條例,讓醫生兼職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