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家校合作培養健康飲食

健康地帶:家校合作培養健康飲食

近年大家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很多人都知道要改善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但要一個成年人改變數十年的習慣實在較難。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小培養健康的生活模式。作為成年人,我們應以身作則,做健康的榜樣,並為兒童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而學校於兒童成長中則具很重要的影響。

須關注食物質素

有關飲食問題,很多時家長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而忽略了食物的質素。衞生署向各小學發出「小學午膳營養指引」,目的就是要求膳食供應商及家長為學童提供合乎健康原則的午餐。
一份健康的午餐中,五穀類應佔二分之一,蔬菜佔三分之一,而肉類則佔六分之一。換言之,五穀類、蔬菜和豆蛋魚肉類的比例應為三比二比一。
五穀類:包括粥、粉、麵、飯及麵包等,應多選擇高纖、全麥的食品,如紅米、糙米、麥包等。
蔬菜:選擇應包括不同顏色的蔬菜,包括紅、橙、黃、白、綠、藍、紫,以獲取不同的營養素。
豆蛋魚肉類:處理及進食肉類時要去除可見脂肪及皮。
此外,烹調時應多用蒸、烚、煮、焗等低脂方法,避免含高鹽份的醬汁及使用加工或醃製食物。水果可作為飯後果或於兩餐之間作小食。
兒童易受朋輩影響,若家長學校能合作營造一個健康飲食的氣氛,可讓兒童互相有正面的影響,使兒童更容易接受上述的健康午餐。
撰文:卓健副公共衞生營養師(英國註冊)吳珮瑜
逢周二及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