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染藍不能長期支撐股價

財智語陸:染藍不能長期支撐股價

恒指服務公司上周五宣布,將會在下月11日,加入建設銀行(939)、港交所(388)及富士康(2038)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同時剔出德昌電機(179)及聯想集團(992),令藍籌股的數目增加至34隻。
建行成為藍籌股,已在市場預期之內,但富士康及港交所終於如願以償,成為藍籌新貴,則有一點點意外,尤其是此兩股早已具備條件成為藍籌股,不少投資者都預期富士康及港交所應該在年初時,已加入藍籌之列,結果願望落空,在投資者以為此兩股將難敵中資股的氣勢時,卻在此時加入成為藍籌新貴。當然,恒指服務公司將藍籌股的數目增加至最多38隻,其中5個位置預留給H股,絕對是令到富士康及港交所這些具質素的股份,有機會成為藍籌股的主要原因。

做好本業方為上策

隨着建行成為首隻藍籌H股,不少投資者都認為是恒生指數的一個新里程碑,但亦有投資者擔心恒生指數的波動會因而增加,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沒有納入H股成為藍籌股,大市的波幅亦十分大,主要是因為市場多了很多不同的投資工具,加上人民幣升值的憧憬,令熱錢在港的活躍度,遠較97年還要高。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無論任何股份加入或剔出藍籌股,其股價升與跌,最終仍會受基本因素所影響,如果基本因素轉壞,那麼就算加入成為藍籌股,其升勢亦很快會轉化為跌勢,甚至在不久將來會被抽出恒指之列,駿威汽車(203)便是一例;反之,只要企業本身能做好本業,基本因素能說服投資者,就算被剔出恒指之列,很快亦可以重新被納入,新世界(017)及信置(083)便是其中兩個上佳例子。
雖然這都是老生常談的事例,但投資者總是不會明白,每每為找尋恒指新貴而去費盡心機,結果很多時便會作出高追行動,以建行為例,在3.70元時,有多少投資者因憧憬此股將會成為藍籌股而追入?現在卻不斷埋怨此股時常停滯不前,但大家到底明不明白,成為藍籌股並不是一隻股票的基本因素,過於憧憬有關因素,只會令有關股份過份被推高,當升至一個基本因素亦不能支持的水平時,股價回落又有何出奇,投資者實在應該好好緊記。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