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2005年7月落實執行「標準藥物名冊」,病人服用名冊以外藥物須自費購買。醫管局雖聲稱有安全網機制,資助經濟有困難病人購買非標準藥物,但不少窮困病人卻因未獲安全網保障而錯失改善病情機會,患有腸癌的郭女士便是一個例子。
今年41歲的郭女士,98年時發現大便不時有血,經醫生檢查後,證實患上直腸癌,其後她到醫院接受為期半年的化療及放射治療。04年6月,郭女士癌症復發,醫生當時明言,傳統的化療藥物未必對其病情有幫助,建議她試用另一種醫管局不予資助,要病者自費的新抗癌藥,當時為求一線生機,郭女士遂自付藥費試新藥。
郭女士稱,他與丈夫勞先生92年結婚,誕下兩名兒子,任職裝修工人的丈夫收入不高,一家四口過着「餐搵餐食餐餐清」的生活,面對接連厄運,一家人花光所有積蓄及向朋友借錢,始能勉強支付該次使用新藥的費用。
缺錢停止治療
郭女士一心以為完成化療後,可以重過新生,詎料上天卻存心作弄,去年10月,其癌病再次復發。當時醫生表示尚有一種新藥可試,不過依舊要病人自付費用。「我真係無得選擇,唔通你要我日日坐喺屋企等死?」郭女士惟有再向親友借貸醫病。經過斷斷續續化療,病情的確有明顯好轉,但昂貴的醫藥費,令她透不過氣來,惟有暫停化療療程。
勞先生表示,自妻子患病後,自己同時兼顧工作及家庭,長期操勞下,於去年年底被證實患上免疫系統失調症,最終被迫辭去工作,申領綜援。
從未對不幸遭遇埋怨半句的勞先生一直堅強面對生活,為了兩名分別只有8歲及10歲的兒子,他更不時教誨他們,即使現實有多困難也要積極面對。
撥款暫時解困
「因為我覺得我哋係一家人,要互相支持,所以我從來冇叫太太放棄過。」他現時唯一希望,是妻子能夠再接受化療,病情得到好轉,看到兒子長大成人。「我自己病冇所謂,最緊要係佢可以快啲好番,同兩個仔健健康康。」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得悉勞家陷困,即時撥出15,000元,為郭女士支付未來一個月化療藥費,惟長遠的醫療開支,有待熱心讀者伸出援手。
捐款編號﹕C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