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漢服上街 弘揚文化 引發商機

穿漢服上街 弘揚文化 引發商機

大家走在深圳、廣州街上,可能隨時會見到古裝打扮的俊男美女!內地一班鼓吹復興漢服的人士,勢力正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風氣直吹上海、北京等地,保守估計擁躉達數百人。在深圳,還有一名退休女士為親友做了逾百套漢服,這股漢服潮將演變成商機,因為一套漢服隨時要近千元(人民幣.下同)。

做文員的羅冰,月薪不多,卻捨得花880元在網上訂購一套漢服。粵西姑娘羅冰在廣州家的衣櫃,掛了12套飄逸的漢服。內向的她本來一直不敢以古裝美女打扮上街,直至兩年前有報章指,鄭州電力工人王樂天穿漢服上街,才令她鼓起勇氣來。

「重拾自己民族文化」

2004年1月,羅冰第一次穿了寬袍大袖的漢服,還梳起辮子,先到蘭圃喝茶,再去華南植物園玩,然後坐巴士去崗頂娛樂城。為了壯膽,她約了一個朋友陪她,《廣州日報》引述羅冰說:「當時朋友看見我的打扮,都嚇了一跳。」她憶述,當時交警正在處理一宗事故,她的出現,令所有人都停下爭吵盯着她看。她又遇到一名小男孩問她:「你穿的是不是漢朝服裝?」
羅冰後來將自拍的漢服造型照放上網,得到網友熱情回應,去年元宵她就穿了漢服去賞燈,國慶時又約了網友去天安門,現在還成了復興漢服組織的核心成員。究竟她為甚麼要身體力行地推廣漢服呢?「希望重拾自己民族文化,不要一味崇日和崇韓。」她還希望結婚那天穿漢服,將它作為家傳之寶代代相傳。

古裝男女令遊客好奇

上月中,在廣州白雲山出現了30多名古裝男女,他們還搖着扇,吸引很多遊客上前查問是否在拍電視劇!這班為宣傳民族服裝而來的漢服愛好者,大部份20來歲,內地記者發現,很多市民都支持他們。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認為,對漢服的追捧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現,認為推廣漢服是狹隘民族主義,是無必要的。
中國專題組

今年5月,武漢市500多名學生身穿漢服,參加成人禮。
新華社

一身漢服的濟南學生在趵突泉畔表演,慶祝女子成年的中國古代傳統笄禮。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