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土 - 鄧達智

靜土 - 鄧達智

從九龍塘地鐵站上廣播道的小巴,車尾兩位互不相識打扮斯文妙齡女士,齊齊拿起手機從平淡轉興奮繼而刺激,相互聲浪為防被對方蓋過愈說愈噪音……以為廣播道住客比較中產,多點教養,不似天水圍、屯門、上水、粉嶺之流;站在手提電話前面人人家教、校教、公民教育都平等,品格全表現,吵死啦!真羞家。為免當上「小巴阿叔」,收口為妙。但她們實在吵得太過火,不禁轉頭窒了一句:「有冇搞錯!」
當然世界各民族吵的類別繁多也非華人專利,自從流動電話任打不另收費以來着實抖出不少人公德心水平,從向着電話在公眾場合近呼救般慘烈,可觀其人修養與自私水平。不論香港或內地,大城市噪音之盛不用說啦,就是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鄉鎮也避不了一片吵。
每每遇上這些公眾場合吵鬧不斷情況,總會讓我想起日本,人家的公民教育真是做得到家,難怪日人不自覺浮現輕度驕傲;亞洲人種之中惟大和民族最尊重自己私隱權,不隨便向陌生人大剌剌鳴放。柏青哥中心,遊樂場,青少年輕狂,鬧酒瘋的不計;日本人的公眾場合儀態保持克制。日本自然及人為風景同樣保持一份寧靜平和,鎌倉、金澤、京都、奈良、和歌山、北海道、四國……從一個島到一個城到一個鎮到寂寂三家村,日本人都積極維持人事物距離的空間,讓靜得到延伸,覆蓋,留傳。
想起日本人的靜,小津《東京物語》劃破寧靜的蟬聲不期然在腦海嘶嘶,嘶嘶,嘶嘶浸淫過來,天地間除了由遠而近又近而遠的蟬聲獨佔,風聲也靜止下來,兩位穿着涼薄棉質夏服男女主人翁老人家,輕輕搖着蒲扇,有一句沒一句地輕敍家常。
從京都到奈良到和歌山連綿山巒,植滿形態婉約樹林,不論初春青嫩,仲夏郁綠,深秋黃熟還是隆冬可能雪白,都透露着四季的安靜,尤其那年十一月底在彼間看到落光樹葉掛着十來個橙黃熟柿,夾在松竹常綠與楓紅中間,真是靜出水平。